讀者江先生稱,他女兒出生七十幾天了,大便不是很正常,有時候七八次,有時候沒有,有時是綠色的,還有泡泡,去看過醫生,可醫生的說法不太一致,有的說是受涼了,有的說是被熱著了,現在搞得他無從下手。
泉州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治醫師林衛華稱,寶寶大便是否正常,最重要的是和之前的情況比較。如果跟剛生出來時一樣,沒有關系,不用吃藥。奶粉喂養的寶寶因為奶粉中的鐵質,可能會出現綠便的情況。但如果是突然之間增加了便便次數或者便便的性狀發生改變(變稀或有黏液等),那就表明有問題,需要進行干預。
受涼、天氣變化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如果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在檢查大便時會有脂肪球,應服用助消化的胃蛋白酶。此外,也不排除腸胃炎癥的可能。因此,江先生最好帶女兒去查一下大便常規,看看究竟是哪種類型。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兒科主任醫師許晴虹稱,最近有個別孩子開始因秋瀉就診,因此也要提防秋瀉的可能。發熱、嘔吐、腹瀉是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的三大主要臨床特征。發病初期常發生流涕、咳嗽、咽疼等感冒癥狀,絕大多數會出現明顯嘔吐,還會伴有腹痛,容易被誤診為胃腸型感冒,在隨后24小時內開始出現腹瀉。腹瀉開始后,嘔吐和發燒就會明顯緩解。腹瀉每天十到數十次不等,大便多為米湯樣或蛋花樣,但不會太臭,不同于吃壞肚子腹瀉時的酸臭。輕度的秋瀉,寶寶的精神不受影響。
預防秋瀉,要保證好的睡眠,不受涼;要有正常飲食,保持充分營養;保持良好精神狀態。注意個人衛生,防止病從口入;食物儲存在冰箱內時間不宜過長;食用前要高溫加熱;食具要經常煮沸消毒;玩具也要勤消毒;注意給孩子保暖,以增強抗病力。(本網記者 陳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