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家里小孩生病,往往都由父母陪同。 記者 黃宇 攝
行動:不僅僅是填補數量缺口 抱團發力上臺階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對兒童健康的需求還會增加。要解決“兒科醫生荒”問題,填補人才缺口是繞不開的問題。
2000-2015年,重慶醫科大學培養了兒科醫生3171名,約占全國總數的50%。重醫附屬兒童醫院博士生導師、教務處處長朱靜表示,高等醫學院校抓好兒科醫學生的招生和培養是一項長期性工作,整體兒科醫療水平的提升,離不開高質量醫學人才帶動,高校要從師資、平臺、管理等多方面進行投入。
除了高校培養,從數量上填補空缺,不少醫院也在積極探索,通過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加大對基層兒科醫生的培訓指導。
2017年12月29日,重慶市兒科發展聯盟在重醫附屬兒童醫院成立,成員單位共有61家,覆蓋全市所有區縣。這是繼西部兒科發展聯盟之后,由重醫附屬兒童醫院牽頭成立的又一個專科醫聯體。
2017年12月22日,重慶市婦幼保健院醫聯體(婦幼保健專科聯盟)宣告成立,成員單位不僅包括市內大部分區縣婦幼保健院,還吸納了貴州、四川部分臨近婦幼保健院,成為一個跨省區域婦幼保健專科聯盟。
聯盟成立后,有一個共同的作用:通過對基層醫院進行技術支持,對兒科醫生、護士進行培訓等,幫助基層醫院兒科水平上個臺階。
此外,為加速提升兒科醫生隊伍的服務功能,重醫附屬兒童醫院還建立了以臨床能力評估為中心的培訓醫師準入制度,培養高水平全科兒科住院醫師,10多年來已培養了市內外400余名成熟兒科醫師。
按照重慶市政府關于促進兒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到2020年,全市每個區縣至少有1所區縣級公立醫院設置兒科病房,至少有3所公立醫療機構設置兒科門診;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至少有1名提供兒童醫療保健服務的全科醫生;每個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提供兒童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鄉村醫生。到2020年,累計培養兒科醫學高等人才500名、轉崗培訓兒科醫師400人、招收培訓兒科專業住院醫師400名,讓患兒看病不再這么擁擠。(記者 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