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袁博看到新一代智能充電產品的市場潛力。他首先要突破傳統充電理論的束縛。袁博發現,《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等國際刊物對充電領域不斷加強關注。“這是一個被相對忽視的領域”。
通過研發,袁博發現,充電效果優劣不僅在于電池結構、材料,還在于如何針對實際市場,在不改變電池本身基礎上,通過軟、硬件、電子技術優化電池效能,縮短充電等待時間,延長電池循環壽命,改良電池化成工藝等關鍵領域。
“只有革新傳統充電理論,改進充電方式,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袁博說,不同于傳統充電方式,他研究的動態自然底層充電技術是對底層充電方法的全面革新。
在5年多的測試、上千次實驗中,他的團隊通過對蓄電池內部電化學反應,進行動態監測和閉環控制,發現蓄電池自然最大電流接受能力。
袁博解釋,降低蓄電池充電過程中析氣、溫升、失水等副反應的發生,在實現快速、安全、智能的充電的同時,可以延長電池壽命,增加電池循環次數,維護電池容量。
不重視市場,就是死路一條
其實,袁博也曾“失敗”過。2005年,他從英國回國后,發現高端核心汽車電子在國內是弱項,于是開始在汽車電子工程領域施展拳腳。8年努力,技術研發成功,他獲得了多項專利證書,也被諸多國外廠商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