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下午能早點開大門嗎
問卷調查的最后,筆者設計了一個簡答題:請你就中午吃飯、午休問題向父母、學校提出建議。
對父母提的建議主要可匯總為兩條:一是父母盡可能讓孩子中午回家吃飯,畢竟家里的飯菜最干凈,最好吃;二是夏季飯菜再豐富些,湯的品種能多一些。對學校提的建議主要也可匯總為兩條:一是給中午不回家吃飯的初中生提供一個安全、安靜、能休息的地方,讓他們好好休息,以保證下午有充足的精力學習。二是學校下午能早點開大門,比如在下午1點就開大門,讓學生早點進校,而不是長時間在外逗留。
從地區教育實情來看,考慮到學生人身安全等因素,筆者所在市區的公辦初中里面,大多數沒有學生宿舍,且大多數學校都是在下午上課前,提前30分鐘開校門。校門不能開太早,如果下午1點開校門,各班學生進來了,但是各班老師還沒有來,如果學生在這一時間段內因為追逐打鬧等因素出現人身安全事故,對學生來說是不幸或悲劇,對學校而言,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當筆者把問卷調查情況及學生建議反饋給學校后,學校做了如下應對措施:把學校的3個閱覽室騰出來分別給初中的3個年級使用,讓中午不回家的初中生在這里學習或休息。但是,中午只有學生在學校閱覽室休息或學習,沒有老師監管也不安全,萬一出事怎么辦呢?考慮到各班班主任整天起早貪黑,已經夠辛苦了;中老年教師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負擔較大;這個監管任務由各年級青年黨員或團員老師承擔起來。各年級排出值班順序表,每周一到周五中午12點50分到下午兩點,各年級青年黨員、團員老師按照順序值班,負責各年級中午在校休息學生的考勤和秩序維護。
作為一位老師,筆者想對全國的學校管理者提個醒,尤其是有大量走讀生的學校。學校應該有應急預案,一旦遇到大風、大雨、大雪等極端天氣,要保證第一時間妥善安排好走讀生的飲食、休息問題,具體落實到每班的學生名單、哪個老師負責,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鄉鎮初中的家長送午飯蔚然成風
行文至此,這讓筆者想到了曾走訪過的一些鄉鎮初中。鄉鎮初中生中午吃飯、午休情況與城市截然不同。隨著鄉鎮學校的逐步合并,盡管大多數鄉鎮初中都有宿舍、食堂,但家長送飯蔚然成風。
春寒料峭時,還未放學,在新鄭某初中的門口早已站滿了家長,他們手中提著各式袋子、飯盒,眼光穿過鐵柵欄不住地往教室看。放學鈴聲一響,校門打開,家長蜂擁而進,學生們從教室奔跑過來。家長和孩子們隨便找個臺階坐下來,孩子就迫不及待地大口吃了起來,家長們或是靜靜地看著孩子吃,或是跟孩子隨便聊,場面讓人動容。吃完飯后,家長們提著飯盒,原路返回;孩子們回到教室或是寫作業,或是趴在課桌上休息。當地初中的校長說,這樣的情況天天如此,大多數孩子的家長都按時送飯,風雨無阻。
回到洛陽老家,嫂子告訴筆者,在老家給鄉鎮初中孩子送飯的情況也非常普遍,因為孩子的爸爸外出打工,媽媽和孩子留守家里。農活兒也不多,加上生活條件比以前好了,中午烈日當頭,心疼孩子們來回跑,又擔心孩子們在學校食堂吃不好,所以,媽媽們早早地就把豐盛的午餐做好了。從以上兩個事例中不難看出,農民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以及他們希望孩子通過讀書跳出農村的迫切愿望。
另外,與城市公辦普通初中不同,鄉鎮初中門口可沒有那么多可供學生逗留的店鋪、商場,這些學校門口可能就是莊稼地,所以,孩子們中午只能留在教室或宿舍。至于中午大量學生逗留校內,是否有人監管到位,是否會出現不同類別的校園事故,筆者則不得而知了。
(呂貽曉、陳世棟為河南省鄭州市第十六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