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南開大學法學院模擬法庭的這一幕,并不是電視劇片段,而是法學院創新培養形式,開展法律教育的場景?,F場的“法官”“公訴人”“律師”“被告人”均由南開大學法學院2016級法學碩士第一、第二黨支部,法律碩士(法學)黨支部、法律碩士(非法學)黨支部的研究生擔任,這也是他們的“創最佳黨日”活動。
5月8日晚,南開大學津南校區,法學院研究生舉辦“高育良案”模擬法庭。南開大學法學院官網圖
此次模擬法庭開庭以當前熱播的《人民的名義》為故事背景,演繹了劇中的貪官高育良落馬后被審判的場景。“庭審”嚴格按照刑事審判程序進行,分為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被告人最后陳述和宣判五個階段。劇中角色“趙瑞龍”“高小鳳”“肖鋼玉”“高小琴”分別作為證人出庭作證。
被告人“高育良”面容憔悴、頭發花白,經歷妻女疏遠、師生反目,在最后陳述中聲淚俱下,深刻反省了自己的罪行,對自己的人生選擇感到悔恨。在判決宣讀完畢后的肅靜中,旁白宣讀講解了黨章中的相關條目,深入分析了高育良如何從一名知識分子一步步脫離黨和人民,走上罪惡的深淵,反思了黨員不堅守理想信念、遵法守法的嚴重后果,提醒未來的法律工作者們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的第一??圩?rdquo;。
寇敏嘉同學是本次“庭審”的編劇組長,她表示,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熱播引發了身邊同學們廣泛的關注和討論,這讓她萌生出緊跟熱點,結合專業知識,創新形式開展活動的想法,希望同學們通過“融入情境”,在接受法律教育的同時,也加強黨章黨規的學習。
為了演繹好這次“審判”,同學們認真關注了《人民的名義》一劇中的法學問題,查閱資料、研究細節、力求準確,并分組撰寫起訴書、公訴詞、辯護意見、判決書、旁白等,各組負責人共同撰寫劇本、反復排練。刑法、訴訟法方向的同學發揮專業特長,力爭讓劇本嚴謹、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