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新光協會再次在公號中發出《聲明》,稱“夜校的停辦,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如在昨天(25日)的《聲明》中寫到的那樣,夜校對于他們而言處于太高的需求層次了,尤其是在社會不能給予這些知識以現實價值上的反饋的情況下。還有不少工友為了多掙點錢,同時打兩份工,時間因素是我們難以克服的限制。”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原因。”陳華亮說,加上工友流動性太大,上課也不穩定。“第一篇聲明出來后,外界有人認為夜校停辦有學校或食堂等后勤單位的影響,這是不對的,我們的場地、經費等都受到了學校的支持。”
“更惡劣的是還有某公眾號揣測說夜校的狀況是因為工友 被打招呼了 ,聲稱新光受到學校刻意限制,對于這樣的說法大家很委屈,很憤怒。”該協會在4月26日的聲明中稱,“新光”一直得到后勤和學校的支持,“不希望這些聲音將新光和學校對立起來。
轉型:廣場舞、太極、運動和晚會
陳華亮并不認為夜校停辦就是“失敗”,他認為面對“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時期”,需要作出改變。
“夜校僅僅是停辦,以后再有合適的時機,不是沒有重開的可能。”陳華亮稱,因為尚有四五名20多歲的年輕保安在學習英語,協會暫未停教英語課程,“因為基礎比較差,我們會教大家一些簡單的口語。”
據其介紹,目前,面對工友們下班以后“需要放松身體、舒緩精神”的需求,協會選擇采取“廣場舞、太極、運動和晚會等形式”為工友服務。“比如廣場舞、太極隊這樣的活動,每次都有10幾名工友參加。”
4月24日,新光協會請來“新工人藝術團”和“臺灣民眾劇團”,為工友辦了一場“大地民謠唱談會”,民謠、話劇輪番上演,不少工友也上臺表演,食堂員工小柴的“喊麥”受到歡迎,被打工春晚的總導演許多邀請報名參加晚會。
“廣場舞是由西區的阿姨主動領舞、拉人,羽毛球活動甚至吸引了北校區食堂的阿姨參加。”在4月26日的聲明中,新光協會稱,“新光的新嘗試是獲得工友們支持的”。
“新光的轉型是整個社會環境和偶然因素作用的結果,我們會堅持在服務工友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新光和工友們的感情已經很深很深,一個小小的轉彎并不會阻止我們堅實的腳步。”
對于新光協會《聲明》所稱的“停辦”,中國人民大學宣傳部副部長、新聞中心主任顏梅認為并不準確,應是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平臺的調整,以“全方位地滿足工友們的學習欲望”。
4月26日晚,顏梅告訴澎湃新聞,學校一直給予新光平民發展協會場地、資金等方面的支持,以“全方位地滿足工友們的學習欲望”。顏梅希望輿論不要給學生太多壓力,保護他們的善意,將目光更多放在協會今后的發展上。
(原標題:人民大學工友夜校停辦:有工友為生存打兩份工,已無人來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