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均來源于人大新聞網
人民大學里的人民“學校”
學生為工友辦夜校,這樣的事在全國高校中并不多見,曾多次被包括《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央媒在內的媒體報道。
專為中國人民大學工友開設的夜校課堂始于2011年,該校商學院2010級學生吳俊東是創始人。幾年前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吳俊東曾說起初衷:有次讀到1918年北京大學創辦“校役夜班”的歷史,受到啟發,決定為人大的工友們辦夜校。“人民大學應該是人民的大學、應該是沒有圍墻的大學。我們也應該為人大的后勤員工做些實事。”
人大校內的梁漱溟鄉村建設發展中心與新光協會建立了合作關系,鄉建中心的邱建生老師曾寫過一篇文章《人民大學,人民的大學》,稱“能夠關注到后勤工友的這些志愿者不愧是這個時代的優秀青年,有責任和擔當”。
夜校創辦后,受到工人群體歡迎,據中國青年報2014年底的一篇報道,從2011年創辦時起,經過3年多的發展,新光夜校已經有20余位固定“教師”,每周六晚的課堂能來30位工友。陳華亮是該校大三學生,2015年即加入新光平民發展協會,他向澎湃新聞回憶,彼時每次前來聽課的學生尚有30多名,比較穩定的工友在20名左右。
工人夜校最早的課程是關于農民工創業、計算機之類的實用課程,“目的在于幫助他們提升職業技能”。“那時確實有不少工友完成了自考和其他一些資格證的考試,去到了更好的崗位上。”陳華亮稱。
在此次夜校停辦前,授課范圍已經涵蓋歷史、時政、法律、養生、英語、讀書會,等等。“這些課程都延續了之前的經驗,并且盡量選擇他們可能感興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