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嚴》可能是一篇假課文。”4月5日,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吳兆華告訴記者,她質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中《尊嚴》一文的真實性。
吳兆華是在給上四年級的兒子聽寫生字的時候,翻到這篇文章的,《尊嚴》一文大意為:流浪到美國南加州的年輕難民執意用勞動換來食物,鎮長杰克遜大叔很是贊賞,把女兒許配給他,預言他將會成功,因為他有尊嚴。這個難民便是石油大王哈默。
“許配”這個帶有濃厚中國民間傳說色彩的詞引起了吳兆華的注意,她在網上查閱了哈默的相關資料,結果讓她很吃驚。“哈默1898年生于美國紐約,21歲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期間即接管其父的制藥廠,經營有術,成為美國第一個大學生百萬富翁。23歲哈默去紅色蘇聯投資辦廠,單一個鉛筆廠就帶來幾百萬美元的收入。30歲回美國,投資釀酒業和養牛業,均獲得豐厚回報。58歲攜第三任妻子遷往加州,投身石油生意,一躍成為石油大王。”
“這樣一個實業家,什么時候臉色蒼白骨瘦如柴地逃難要飯?他的前兩任妻子一個是俄國的女男爵,一個來自新澤西州,哪一個是南加州小鎮鎮長杰克遜大叔許配給他的?”吳兆華認為這很可能是一篇假課文,她把自己的想法如實告訴兒子,兒子非常吃驚地說怎么可以騙人呢!“作者與編輯的原意和出發點是好的,希望教給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尊嚴。但這樣無中生有信口雌黃的杜撰,又將知識和教材的尊嚴置于何地呢?”
“同為孩子媽,我覺得吳老師說出了我們的心聲。”曲阜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曹英慧告訴記者,她第一時間轉發了吳兆華在朋友圈發出的質疑。她也有一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不過因為擔心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她并沒有跟孩子明說課文有作假嫌疑。“小學語文課本不僅關系到語言啟蒙與文化傳承,還應該讓孩子們感受到作者應該對自己的文字負責,不嚴謹的文字會影響孩子們以后的治學態度和對待文字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