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現(xiàn)實
在幼兒園吃喝拉撒都需照顧
三歲是孩子上幼兒園的年紀,笑笑也該上幼兒園了。劉女士并沒有聽從別人的建議送去特殊學校,而是送到了沙坪壩小學幼兒園,希望他能在幼兒園里和孩子交流,融入集體。
愿望是美好的,現(xiàn)實卻是殘酷的。由于笑笑的病情,導致了他在幼兒園不交流,對于老師教的內容,他完全沒有反應,因為他不無法理解。笑笑沒有行為自理能力,吃飯需要老師喂,上廁所不會蹲下去,不會穿衣褲。中午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都鉆進自己的小被子里睡午覺,可笑笑不睡午覺,一到中午就鬧騰。
老師以前也沒有接觸過笑笑這樣的孩子,劉女士耐心和老師溝通后,老師非常配合。于是在幼兒園里,笑笑成為了一個備受老師照顧的孩子,吃飯有人喂,上廁所有人跟,午睡的時候專門安排一個老師帶著他在教室里玩耍……
“我真的非常感謝沙幼(沙坪壩小學幼兒園)的老師,他們用耐心和愛心包容了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在幼兒園那段時間沒有受到欺負和歧視。”劉女士說。
對于劉女士來說,那也是一段煎熬的日子,白天她要上班,晚上還要照顧笑笑。笑笑每天晚上睡到半夜,都要起來玩耍兩個小時再睡覺,劉女士只好陪著他玩耍。除了上幼兒園,還要帶兒子去干預機構做訓練,加上白天要上班,晚上不能好好休息,讓劉女士感覺身體吃不消。“陪伴孩子只有這一次,錯過了就不可能重來。”百般權衡之下,在笑笑五歲那年,劉女士決定辭職回家,全心全意陪伴兒子。
陪讀媽媽
每天和兒子一起上小學
在沙坪壩小學里,只要是上課時間,每天都有一個身影準時出現(xiàn)在學校里,風雨無阻、風雪不改,這個身影就是劉女士。
念完幼兒園,笑笑該念小學了,為了讓孩子跟上學校進度,劉女士成為了這個學校特殊的“學生”,她每天陪著孩子一起上學,一起放學。
“笑笑對人是沒有興趣的,他只對物有興趣,所以他在學校很難和別人交流。”劉女士說,有一次笑笑的鞋帶掉了,他想請班主任李老師幫助系鞋帶,可是他不會表達,就是把鞋帶松了的那只腳伸到李老師面前,什么話也不說。笑笑這一出可讓李老師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李老師一時不知他到底要干什么,觀察了半天,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笑笑的鞋帶松了,于是她趕緊給他系上鞋帶。
“我去學校主要是為了協(xié)助老師解決無法解決的事情,為笑笑融進校園生活做各種工作。”劉女士說。她每天在學校,主要是協(xié)助老師做好融合工作。對學校生活了解得越深,劉女士就越知道該怎么配合學校教育和訓練笑笑,這對笑笑能融入校園生活起決定性作用。
此外,劉女士還要去了解老師教學的內容,了解孩子每天在學校應該做哪些事,每個年齡段該達到哪個程度,回家之后再根據了解的對孩子進行反復訓練。孩子在教室里上課,媽媽就在教室外聽課,回到家媽媽再為兒子一一講解重點,讓兒子訓練課后習題。“一遍不對,再做第二遍、第三遍……再轉為同一類型的習題反復練習。”劉女士說,有時遇到她也不明白的知識點,她便課下找老師請教,直到弄懂為止。
學校有跳繩課,笑笑總是跳不好,達不到要求。劉女士便到體育老師那里詳細了解情況,請教老師教跳繩的教學方法,回家后拉著笑笑的手反復指導。別的孩子可能只花兩三天就學會的跳繩,笑笑花了好幾個月,才最終學會了跳繩,并且達標了。
由于笑笑的理解能力有限,劉女士在孩子成績上沒有過多要求,但是多年的努力還是有了回報。在五年級上期的基礎知識測查中,笑笑竟然取得了98.5分的好成績,這對于一個不會交流不會寫句子的孩子來說,簡直是奇跡。
為了訓練兒子獨立性,在五年級時,劉女士開始讓笑笑放學后獨自乘公交車,坐六站路后回家。一開始,劉女士每天都跟在笑笑的后面,悄悄地和他上同一輛公交車,而笑笑一心想著怎么回到家,不關心外界發(fā)生的事,根本不知道媽媽一直跟著自己。整整跟蹤了一個多月,劉女士才放下了心。從此,每天兩母子依然一起上學,但會阿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