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手機App、刷單詞、打卡已成為河海大學夏宇每日必做之事。結束了研究生初試的她仍每天背60個單詞,夏宇想著,再堅持10天便可以拿到打卡300天的榮譽勛章了。起初,為了督促自己學習,夏宇加入了打卡小組的微信群,若打卡率低于90%就會被踢出去,“群里有上百人,群主每天都會查看打卡情況,很嚴格”。
湖北高校傳媒協會面向全國高校進行了“大學生使用學習類App情況”問卷調查,共收回了182份有效問卷,63.19%的學生表示用過打卡功能,而其中80%的人打卡天數在50天以下。
近期,學習類App打卡在高校里流行起來,成為督促同學們自我學習的新方法。而校園新現象的誕生也伴隨了新問題的出現,“卡奴”一詞在校園里流傳開來,被用來形容為了完成每日打卡任務而疲于應付的學生。有老師擔心,部分同學為了完成打卡任務而被動學習,結果效率低,成效差,撿了芝麻卻丟了西瓜。專家指出,打卡現象恰恰說明了大學生對于自我的監督與規劃能力的缺失,大學階段學生如何進行自我管理仍是待解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