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下學期,達娃扎西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上大二時他便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是班上第一批入黨的學生。達娃扎西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在楊老師的關心和幫助下,他考上了研究生。
達娃扎西坦言,楊老師對藏族學生的無私幫助,對他的影響特別大。讀研期間,達娃扎西肩負起和楊老師共同照顧西藏學生的擔子。
研究生畢業后,達娃扎西回到西藏。本來在拉薩市城鄉規劃局工作的他,去年主動申請到城市規劃還是一片空白的堆龍德慶區工作。“作出這一決定,受到了楊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像達娃扎西這樣被楊昌林關愛過的西藏孩子有多少,沒人能說清楚。
現在中國人民銀行阿里支行工作的南木珍,1996年進入華中師范大學英語專業學習,高中才接觸英語的她跟同專業學生相比有些跟不上。盡管當時學校沒有先例,但在楊昌林夫婦的奔走下,她還是如愿轉到了中文系。
“他們的努力和關心,改變了我的人生命運。”南木珍說。
1991年夏天,西藏學生尼瑪次仁肺部大出血,醫院下了幾次病危通知書。就在他喪失信心的時候,“阿爸阿媽”來到醫院,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樣,給他喂藥、送飯、擦洗身子,給了他極大的精神鼓勵,最后他奇跡般地痊愈了。
畢業回西藏后,尼瑪次仁給楊昌林家寫信:“一定要干出成績來,給阿媽、阿爸看。”如今,他已成長為西藏自治區聶拉木縣檢察院檢察長。
“我做得還不夠好”
2005年愛人去世后,古稀之年的楊昌林依然堅持幫助培養藏族學生。
2008年寒假南方冰雪害災發生時,正在湖南老家看望姐姐的楊昌林惦記著大雪封路回不了家的孩子們,他輾轉多次、兩天兩夜沒合眼趕回了武漢。
72歲的老人僅僅在家歇了6個小時,天一亮,他跟女兒說要到10公里外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買年貨。當時楊昌林每月的退休金僅2600元,批發市場的肉類比學校超市便宜,蔬菜也更新鮮。
女兒不同意他去,楊昌林便騙她說只去看看價格。沒想到,楊昌林從批發市場乘公交車扛回來40多公斤肉和菜。從藏歷年三十到初七,老人整整忙了8天,將滯留在武漢的80多名藏族學生分批接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