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歐美和日韓文化,69.6%受訪95后更喜歡中國文化
就讀于江蘇大學的楊琪(化名)是某網站cosplay(利用服裝、飾品、道具和化妝來扮演動漫作品、游戲中的角色——編者注)興趣小組的成員。她社交網站的個人主頁、空間里都是與動漫有關的元素。楊琪時常會在自己的主頁上分享有關的信息,還定期在某直播平臺表演cosplay舞蹈,目前,她的直播主頁上有超過500個粉絲。她坦言,剛開始只是出于興趣直播舞蹈,隨著粉絲增多,她開始有意識地安排每次cosplay的主題,并且注意在直播主頁和其他社交網站上的個人形象、與粉絲的互動等。
調查顯示,受訪的95后中,27.0%的人在使用網絡媒體或App時,經常會建立并經營自己的主頁或空間,59.3%的人偶爾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學院教授邱建新曾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90后,尤其是95后更多地關注自我,希望被關注,個體自主意識、權利意識也更強,他們也更加注重創新求異。
本次調查還顯示,比起歐美和日韓文化,69.6%的受訪95后稱自己更喜歡中國文化,18.0%的受訪95后回答不好說。
陳睿介紹,目前B站上播放次數最多的視頻是一個叫千本櫻的女生用中國的民族樂器彈奏動漫音樂。此前大熱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讓一個被拍攝對象——修鐘表的王津師傅成為“B站男神”。
楊琪也很喜歡《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文物修復大師們的技藝和工匠精神、以及文物的精美讓人感嘆,里面講述的文化知識也很有趣”。楊琪對記者說,她還很喜歡中國古代服飾。“我身邊有很多社團的朋友喜歡中國古裝cosplay。我們曾穿漢服和唐裝做過表演”。
雖然95后文化素質的提高令人矚目,但也一直有聲音批評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娛樂化。
調查中,59.2%的受訪95后認為自己是娛樂化的,20.1%的受訪95后不這樣認為,20.7%的受訪95后回答不好說。
“現在很多年輕人確實喜歡看段子、看綜藝節目、追星,95后往往更會玩,生活得豐富多彩。但我覺得不應該因此就給年輕人貼上過度娛樂化的標簽。”張琳認為,“會玩”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尤其對于搞文化產業的人來說,除了有基本的專業素養,眼界寬廣、富有創造性變得越來越重要,能玩出文化不能叫不務正業。而且,喜歡娛樂、會玩并不能說明一個人一定不關心時事,沒有責任感”。
調查顯示,68.9%的受訪95后認為,95后、00后中流行的文化對主流文化影響會越來越大。
林哲凱認為,年輕人的文化總是會對原有的文化帶來一些沖擊和改變。95后、00后由于更多地接觸網絡,更善于使用網絡媒體,文化的影響力會更容易擴大。“雖然我們崇尚的文化也有不成熟之處,但每一代人都是這樣過來的,到了一定年齡階段也會反思,我相信我們這一代人能夠很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