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網信辦起草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已全文公布,其中對預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件作出了選擇性要求。條例(送審稿)》要求公共上網場所應當 安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件,智能終端設備在出廠時或銷售前,應當安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件或者為安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件提供便利并進行顯著提示。
一方面是我國近年來未成年人所占網民的比例不斷提高,有90.1%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聯網;另一方面,對于未成年人在網絡上的正常活動尚沒能得到有力保護。雖 然國內針對未滿18歲的用戶和身份信息不完整的用戶,有防沉迷系統進行限制,但不少未成年人上網玩游戲時,都采取了其他辦法進行規避,比如隨便填個身份證 號等。況且國內現在的網游分級制并不明確,未成年人可以玩什么游戲,這些要能予以明確。
未成年人缺乏自控能力,玩網絡游戲容易成癮,會影響學業及身體健康。況且現在的網絡空間充斥著暴力、色情、恐怖等不適宜未成年接觸的信息。此次國家擬立法保 護未成年人上網,讓公共上網場所安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件,還讓智能終端設備在出廠時或銷售前,安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件等等。對于通過網絡以文字、圖 片、音視頻等形式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欺凌,送審稿也予以了提及,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學校及其他組織和個人,對此負有救助義務。另外,還限制 未成年人連續使用游戲的時間和單日累計使用游戲的時間,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0:00至8:00期間使用網絡游戲服務等等。
有數據顯示,七成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是因網絡而起。此次國家擬立法保護未成年人上網,旨在形成一面強有力的保護膜,讓未成年人與不良網絡信息“絕緣”,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到了亟待立法予以強力而全面地保護的程度。
這 需要進行頂層設計,需要制定切合實際、能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進行約制,也要相關部門對法律能有強有力的執行。要看到國內雖然早已有防沉迷系統,但這一系統 效果甚微,并沒能攔阻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網絡游戲。所以,徒法不足以自行,需要抓緊源頭治理,如加強對手機廠商預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件的監管;還要加強 對公共上網場所的監管,不能像現實中一樣:很多地方的網吧雖然門口貼著“未成年人不準進入”之類的標語,但并不排斥未成年人。
其實,不只是在互聯網上,給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永遠需要法律撐起第一道“防火墻”。同時,每一位成年人都有責任充當保護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鏢”,只有全社會形成合力,才能達到保護未成年人的最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