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為什么愿意投資辦教育?
近年來,壽光市堅持教育均衡發展戰略,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城鄉差別逐步減小,質量穩步提升,贏得了老百姓的認可。
壽光是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發家致富的群眾對教育服務多元化的需求也不斷擴大。壽光在深化教育改革中不斷加大支持引導民辦教育發展力度,2011年至2015年,累計投入經費15.78億元支持民辦教育發展,吸引民間資本投入教育事業。近年來,壽光世紀教育集團等一批民辦學校迅速發展起來,也給民間資本帶來了示范。
“有了錢,還是投資辦教育比較保險、可靠,即使掙不了多少錢,還有固定資產可以保值,再說建學校也是行善積德,造福鄉里。”壽光現代德潤學校校長劉孟之說。
壽光世紀教育集團世紀鳳華學校由樂義集團投資建設,按照省規范化學校標準配備一流的教育教學設施,可同時容納3500名學生就讀,實行小班化教學。
“農民富裕了,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孩子教育的問題。”壽光市孫集鎮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中國冬暖式蔬菜大棚之父王樂義說,“看到大批的農民孩子爭相上世紀學校,這讓我一方面感受到了農民渴望讓孩子享受更加優質的教育,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民辦教育發展的廣闊前景。我們就投資興辦了鳳華學校,大力發展優質民辦教育。”
目前,壽光全市已有73所民辦教育機構,擁有在校生5.1萬人,已初步形成了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一批優質民辦學校還對當地教育改革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