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德化縣上涌鎮堅持以旅游思維引領發展、以景區標準推進建設,積極構建農文旅融合示范區。依托農業體驗為特色引導、典型鎮村為關鍵節點、山水生態為鮮明基底、古鎮文化為情感紐帶,上涌鎮加快形成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其中,曾坂村稻田公園成功入選省級耕地復合利用典型案例,美麗鄉村建設相關實踐被納入首批美麗中國建設實踐案例及福建省和美鄉村“五個美麗”建設指南案例。此外,上涌鎮還先后獲評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和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等榮譽稱號。
堅持產業賦能 筑牢文旅共富硬支撐
近年來,德化縣上涌鎮堅持以產業發展為引擎,持續夯實文旅融合與共同富裕的堅實基礎,圍繞特色產業、產業鏈延伸與品牌建設三大方向,取得顯著成效。
在特色產業方面,上涌鎮深化與省農科院共建閩南高海拔優特稻展示基地,引育新品種28個。德化梨擴種100多畝,成功進入元初銷售渠道。投入1150多萬元,建設下涌藍莓基地現代農業設施大棚100余畝,建成后藍莓規模躍升至400余畝。深化稻魚共生等生態立體農業建設500多畝。德化藍莓、上涌稻田魚獲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在產業鏈延伸方面,該鎮研發藍莓茶、藍莓酒、梨茶飲、梨罐頭、娃娃魚凍干粉等系列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依托農產品展示中心,串聯牧谷藍莓、稻魚共生基地、下涌·山茶交通站等資源,打造集親子度假、互動游樂、文化體驗等為一體的一站式微度假綜合體,吸引中小學生、游客等6萬多人次。
在品牌增量方面,上涌鎮計劃總投資10.3億元,謀劃儲備“十五五”農文旅重點項目12個。投資2500多萬元,建設十里漫道、低空經濟等項目11個,推動涌溪田園風光建設項目提質擴面。同時,以曾坂村、門頭村、后坂村、桂林片(村莊優化整合)為重點村莊,持續挖掘特色資源,串聯上壅宿集、無邊營地等文旅資源,打造連片發展格局。結合種植戶特色,統一包裝推廣銷售,持續打響“德化梨”“德化藍莓”“上涌稻田魚”等名優“土特產”,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鏈接網紅達人,通過“短視頻+直播”推介上涌農特產品、美食及旅游打卡點。
突出業態創新 打造文旅共富新引擎
上涌鎮積極拓展文旅新業態,通過培育多元消費場景、活化歷史文脈、打造特色IP,為區域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培育消費新熱點,激發鄉村活力。 依托鎮文體中心與公園健身步道,常態化開展夜間體育與休閑活動,營造富有吸引力的夜間消費場景。同時,深挖本地美食文化,積極打造“一鎮一桌菜”,推動仙草制作技藝申報非遺,并成功打造“村碗”旅游專線。在德化縣“村碗”大賽中,上涌鎮選送的稻田魚湯、炒米粉分獲“山間清味”與“厝邊風味”獎項,餐飲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活化歷史文脈,賦能街區與村落。 對杏仁古街實施改造提升,引入主題咖啡、陶瓷工作室等新業態,成功激活古驛文化街區的商業氛圍。串聯鄉愁記憶館、古棧道、古窯址等57處人文景觀,打造沉浸式鄉愁文化體驗線路。在曾坂村,通過“修舊如舊、活態傳承”的集中連片整治,融入研學與旅游功能,今年已接待北京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等高校師生500余人次開展社會實踐,鄉公所、家風家訓館等正積極申報省級最美公共文化空間。
打造特色IP,提升文旅影響力。 持續深化以“‘涌’立潮頭”為核心的文旅IP體系,提升“米寶”“梨好”等子品牌知名度。與泉州工藝美院共建鄉土創新學院,落地“曲項耘歌”等21件藝術作品,豐富田園綜合體體驗空間。成功舉辦“國際青年探豐收”等主題活動,推動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國立文化學院實踐基地落戶曾坂村。通過“文藝賦美鄉村”繪畫活動及“稻香慶佳節”等系列主題文旅活動,有效吸引游客上萬人次,鄉土文化傳播與鄉村發展實現雙向賦能。
注重體系優化 構建文旅共富新格局
上涌鎮通過系統規劃與資源整合,持續拓展鄉村業態、發展康養經濟、完善服務配套,全力構建全域聯動、業態豐富的文旅發展新格局。
拓展多元業態,激發鄉村活力。立足“東方瑞士小鎮”發展定位,上涌鎮有效整合輝陽村梨園、戴云山文創園民宿等優質資源,積極探索休閑康養、親水露營與生物多樣性研學等新業態,推動農文體旅深度融合。目前,已對接專業團隊策劃整體運營方案,并同步謀劃6個聯動發展項目。同時,深化曾坂村、門頭村整村運營模式,通過盤活閑置資產,培育精品民宿、梨園茶旅等特色產業,成功打造“上壅宿集”、“門頭·印象”等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品牌IP。
深耕四季康養,打造生態名片。依托千年“耕讀”文化與優良生態本底,上涌鎮精心打造四季全時康養項目:春季賞梨花、采藍莓;夏季觀荷塘、摘鮮果;秋季游金稻、收玉米;冬季品銀杏、賞霧凇。為支撐產業發展,總投資3000余萬元的后坂村農事體驗基地、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園等11個項目正加快推進;同時投入2550萬元,實施無邊營地融合、組團興村等7個子項目,形成“實施一片、成功一片、示范一片”的良性發展態勢。
完善服務配套,提升游客體驗。在基礎設施方面,新開通直達鎮區的公交線路,并新增16個公共充電樁,顯著提升了旅游通達性與便利度。在智慧服務方面,積極運用“數字+”技術,整合杏仁古街、夢里田園等核心資源,開發電子導覽地圖與標識系統,建設多功能游客服務中心。此外,通過流轉閑置民房,改造出集休閑咖啡、陶藝展示與游客服務于一體的復合空間,全面優化了旅游服務體驗。(曾輝煌 陳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