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調動社會力量的辦學積極性?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與改革研究所關于壽光民辦教育的調研報告認為:“壽光發展民辦教育的模式,是一條在政府主導下,多種模式調動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民辦教育發展的辦學模式。”壽光又是如何創新民辦教育發展模式,吸引社會力量、民間資本參與發展民辦教育的呢?
“壽光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各類辦學主體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股份制等方式舉辦民辦教育,積極探索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以多種形式舉辦混合制民辦教育的模式,重點發展非營利性全日制民辦中小學。”壽光市教育局局長李玉明說。在此基礎上,壽光不斷完善非營利性民辦中小學“社會投資建校、政府支持師資、收費保障運轉、部門協調監管、資產學校所有”的民辦教育發展體制。
渤海實驗學校由壽光宏景城鎮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3億多元,在壽光濱海(羊口)經濟開發區建成。這所學校同時也是壽光一中羊口校區,由壽光一中負責管理。該校建成后,使地處偏遠、教育資源相對薄弱的羊口經濟開發區及附近鄉鎮的學生得以就近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壽光還出臺系列支持政策,明確了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在建設用地、職稱評聘、在職進修、評優樹先、養老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等方面享受同樣的政策。同時,壽光所有民辦學校均享受市財政生均公用經費補貼,民辦學校在校生與公辦學校學生一樣享受困難生補助和乘車補貼。“除了師資援助,壽光現代德潤學校所在的洛城街道還通過以獎代補和購買服務等方式,每年支持學校500萬元建設發展資金。”劉孟之說。
“通過政策支持、師資助教、名校集團化管理、資金扶持和管理機制創新等舉措,壽光促進了民辦教育的快速健康發展,增加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多元化供給渠道,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多元需求。”李玉明說。(記者 魏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