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全新的時代,互聯網時代為教育活動的開展以及教育質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契機和環境。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并且師生關系對教育質量具有重要影響。重塑互聯網時代的師生關系,對于培養互聯網時代所需的創新型人才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我們應在堅守育人為本的基礎上,借助迅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創新師生交流互動平臺,拓展師生交流互動形式,強化師生關系的育人功能,培養能夠勝任互聯網時代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鐘登華在食堂與學生們共進午餐。天津大學供圖
堅守育人為本 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堅守育人為本是建構互聯網時代師生關系的根本原則。師生關系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根本在于育人。這一基本堅守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在農業時代如此,在工業時代如此,在互聯網時代亦是如此。其至少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師生互相尊重,平等對話;第二,互聯網技術應當為師生所用,為育人活動服務,以育人為目的。
首先,師生互相尊重,平等對話。師生關系首先是一種人際關系,平等與互相尊重是人際關系的基本準則。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應遵循平等與互相尊重的基本準則。教師應該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對話,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摒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陳舊觀念,在平等交流對話中促進學生學習與成長成才。同樣,學生也必須尊重教師。伴隨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的創新速度不斷加快,新舊知識交替的周期大大縮短,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及渠道不斷多元化,從而學生的知識視野可能比教師更為寬廣。但即便如此,學生也不應該因此而不尊重教師。所謂“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從而,互相尊重、平等對話也是互聯網時代師生關系和諧的基本準則。
第二,互聯網技術應當為師生所用,為育人活動服務,以育人為目的。互聯網時代的師生關系雖然有別于其他時代,但是不論互聯網時代有何新變化,也不論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技術如何發展,一切都應以育人為目的。并且,“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要尊重人、敬畏人,人是推動一切發展和進步的原動力。所以,在師生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礎上,迅速發展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時代的各種發展成果應該被用來建構和諧的、新型的師生關系,更好地服務于育人活動,實現育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