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印象中的家長會流程都是校長先講話,宣傳一下學校的成績,之后就是班主任老師們輪番上陣對著一大班的家長進行統一的講話。但是畢竟每個孩子的成績不同,特點不同,這種統一的講話究竟有沒有效率?在針對每個孩子及其家長的方面實際收益又有多大呢?單獨叫家長談話又容易引起學生反感……快看看今天小編給大家支了什么招~~
傳統大型家長會的不足——過于籠統,針對性不足
一般的傳統型的大班統一召開的家長會意義何在?網絡上有人完整地概括了一下:
教師通過召開家長會,可以把學校的先進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展示給家長,取得家長對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并提升學校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可以展示班主任老師的風采,加深對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可以使家長全面了解班級管理的各項制度和要求并做好配合工作;通過老師與家長的相互溝通,家長和教師都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從而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可以向家長傳播先進的教改信息,對家長進行有效的家教培訓,提高家教的科學性。
總之,家長會是溝通學校與家庭、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保持密切聯系、協調一致的有效形式和途徑,是學校整個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理論上看確實如此,但是現實中呢?
學校領導說上一個小時的“我校……獲得了……”,然后家長們進入班級,班主任、任課老師分別登場,對班級整體情況說上一個小時,然后家長會結束,家長們圍住班主任詢問自己孩子的情況,班主任應接不暇,大部分家長一看根本說不上話,轉身離開,留下少部分家長與班主任溝通,最后留下一兩個家長溝通持續很長時間。(小編親證,的確如此)
一般情況下,開家長會的時候學生不在場,當家長回家后,學生也許會問“老師說我什么了”,家長無話可答。
由此,我們看出了整班家長會的一個欠缺之處:太籠統,沒有針對性。無法涉及到個別,無法做到和家長一一溝通。
我為什么選擇小型家長會
小型家長會,相比于傳統的一個班統一開的大型家長會更能調動學生家長的積極性,家長有更多的機會同老師交流,讓學生家長從“要我開家長會”變到“我要開家長會”。
由于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個體,每個班級都是獨一無二的集體,因材施教是關鍵,因而,放開限制,不搞統一的小型家長會比傳統的大型家長會更有效率,更能實際地促進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合作,有助于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