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查 到校外超市花錢充電
11日中午,新文化記者按照學生的指引,來到距離學校大門外10多米遠的一家超市。記者看到,幾個學生正拿出手機和充電器,遞給超市老板,隨手交了1元錢充電費。為了跟其他人的手機加以區別,學生們在充電器上會寫下自己的名字。
記者看到,在超市電腦旁邊的一個柱形充電器上,四面插了10多個手機充電器。“為什么學生都上你這充電?”記者上前詢問,老板則稱,“學校沒地方充電,就都跑我這來了。”
一位男同學介紹,他每天至少要充一次電,一個月的充電費就得20元錢左右。本來家里還為他買了其他的電子產品,但因為寢室沒有電源,所以那些電子產品當了一段時間“擺設”后,就送回家了。剛取完手機出來的一位同學介紹,由于學校大門外的超市離教學和生活區稍遠一些,大多學生均選擇在較近的校內超市充電,有時候充電學生太多還需要排隊。而在附近一些網吧,記者看到,很多學生上網時,都習慣性地把手機連接在電腦USB接口上或者放在吧臺充電。
采訪中,部分學生們認為小超市是在“趁火打劫”,1度電的電費也就幾毛錢,而實際上給手機充一次電連0.1度電都用不了,超市卻收1元錢,小超市實在是有點“過火”了。
細心的學生算了一筆賬:學校大約有2000名學生,1000多名學生住校,一名學生半年只花10塊錢充電費的話,學校周邊超市的充電費收入便可達萬元。
校方 禁電是為了學生安全
對于學校寢室為何沒安裝電源插座的問題,學校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學校怕學生亂接電線,只好采取禁電措施,這是考慮到宿舍的消防安全。
對于超市充電收費的問題,工作人員表示,這完全是超市的個人行為,與學校沒有任何關系,且學校在每個教室均設有免費的充電插座,完全可以滿足學生的充電需求。
學生用電“疏”還是“堵”?
學生用電該“疏”還是“堵”?
“很多學生只覺得自己方便,卻意識不到有些違規電器的存在本身就是安全隱患,很多時候學生上課去了,這些電器仍然在充電,很容易引發電控系統跳閘,甚至引起電火災。”長春一所知名大學學生處的馬老師認為,在嚴查違規電器、嚴格規范學生用電的同時,學校也應考慮學生們的切實需求,比如在在公共區域提供充電插座、電熱吹風等設備。
新文化記者 李德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