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學時間,大量閱讀
媽媽林靜說,徐知臨的超前學習并不刻意。他家的客廳中沒有安放電視,正對沙發的位置是整整一面墻的大書柜,孩子的書占據了大半的空間,徐知臨從小在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中長大。林靜說,孩子小時候,她每天晚上要教孩子閱讀繪本一個小時。
徐知臨很早就顯現出超高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這使他能比較輕松地讀懂高年級的教材,超出同齡孩子的學習水平。
休學回家做什么?閱讀是徐知臨的第一選擇。在過去的一年中,“大部頭”的著作徐知臨讀過好幾部,比如瑞典兒童文學大師林格倫作品系列、英國兒童文學大師羅爾德·達爾的系列作品《貓頭鷹王國》15冊,還有曹文軒、冰心的幾乎全部作品。
在剛剛結束的休學一年中,徐知臨跟著父母去了云南、青海、黑龍江、江蘇等地。“其實在家學習比在學校累多啦。”11歲的徐知臨說,在學校只是專心聽講就行了,在家要為自己設立目標任務。
八歲半時,徐知臨想把幼兒園的事寫下來,今年作家出版社為他出版了《小豆丁幼兒園成長記》,12萬文字和一幅幅當年的圖畫記錄著他的幼兒園生活。
徐知臨說,休學在家的一年中,他還寫了一部30萬字的長篇小說。
獨立思考能力,強了不少
“在家過得很快。”徐知臨說,除了閱讀、寫作,他每天下午都要在外面鍛煉身體,常去附近的陶藝館制作陶藝,去馬場學習馬術。
在家學習,總不如學校課程豐富多樣,如何彌補?徐知臨說,他也閱讀科學類的書籍,并在家做實驗,秋天還采集落葉做植物標本。林靜認為,孩子在家動手做的實驗并不比上學時少,他們還盡量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外出參加集體活動,接觸不同的人和事。
有人會質疑,長期不在課堂學習,基礎打不牢,會不會對以后的學習有影響?
林靜說:“所謂的基礎到底是什么呢?背誦和做題的能力嗎?我們常見到,一個孩子不是忙著上學、做作業就是忙著上輔導班,十幾歲自我探索的能力已經消失了,到了大學畢業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林靜認為,一個人最核心的基礎是自我認知、自我探索和發現的能力,不過,外界對孩子的評判標準太多了,不斷地給孩子提要求,孩子根本無暇探索自我,如果一個孩子有了在興趣基礎上深入探索的能力,其他的所謂學習能力就不成問題,因此,她并不急于讓兒子讀多少遍教材,而是讓他有機會不受外界評價影響,自由地探索和發現。
常春藤附屬小學校長馬清彪說,再見到徐知臨,感覺他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強了不少,學校支持孩子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但休學在家學習并不適合所有的孩子,學校教育也有優勢,這是在家學習所不具備的。記者 徐潔
原標題:濟南11歲男孩徐知臨兩次跳級又兩次休學 休學兩年干嘛了?
責任編輯:黃曉冬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