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個時刻——對孩子期待的那一刻
孩子讀初中了,我總感覺他還可以再努力一些。我一直按捺著沒有批評和指責他,但有一天終于忍不住了說:“兒子,媽媽覺得其實你再使一點勁,你就可以上一個更高的臺階,媽媽不想逼你,也不想決定你的選擇,但是我特別好奇,為什么你不多使點勁呢?”
我兒子反問我:“媽媽,您工作很忙,為什么老操我的心呢?”我說:“兒子,媽媽不關心你誰關心你呀,你是我至親的人,再說你知道媽媽是做家庭教育的,這是媽媽這一輩子最大的愛好,媽媽這一輩子就喜歡孩子……”我特別激動特別坦誠地告訴兒子。
兒子一下子就笑了,那一笑讓我莫名其妙,他的笑容里沒有欽佩,也沒有一絲一毫的感動。他說:“您知道了吧,您特喜歡的事情就努著勁去干,您知道我為什么沒有這個勁嗎,因為我不知道為什么要做這個事情。這一刻,讓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其實孩子不是不想努力,他們也是向上的,他們需要的不是父母講的那些道理,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和陪伴,需要的是如何去幫助他找到他內心的動力。
聽了兒子這一番話,我立馬回屋拿出了筆,寫了一行字:孩子向上的力發自于心。最大的力來自于心之力。從那兒以后,我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原則,跟孩子交流要從幾個角度出發。
第一,了解他心里的渴望,了解他喜歡的是什么。
第二,給他做測試。當孩子設計一個目標后,我就讓他把這個目標變成一句話,這句話一定是他內心所渴望的。再把這句話變成一幅畫面,在那幅畫面中,讓他看到自己。不僅要看到他自己,而且要能夠聽到畫面中的聲音。
第三,把高高掛在遠方的這幅畫面拉到眼前,告訴他這就是你的未來,這就是你內心所渴望的,盡可能地感受這幅畫面,把它融進自己的內心。
我很感謝我的兒子,就在那個時刻,他教會了我怎么去激發孩子內在的動力。當然,這個辦法也惠及了很多很多的孩子,所以我非常留戀那一刻,那一刻不僅幫了我兒子,幫了我自己,還幫助了更多更多的孩子,因為我們找到了孩子的心所愿,就能形成真正的動力。
那一刻,我真的學會了怎么做一個好父母,怎么尊重孩子,怎么激發孩子內在的動力,讓孩子夢想成真。
我也在反思,這四個時刻到底帶給我的價值是什么呢?通過總結,我發現,其實不管時代怎么變化,不管孩子有多大,我一直扮演著一個角色,就是問的角色。問誰?問天,問地,問兒。也就是天、地、人。
問天讓我得到的是什么?孩子的降臨帶給父母的是喜悅和責任,這是每一個父母最渴望的,這是老天送給我們的天使。
問地帶給我的是什么?父母的初心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快樂,但是未來的日子,我們很多父母已經把初心給丟了。
問兒,讓我一下子意識到了人的成長路徑永遠向善,永遠向上。孩子那么小,他沒有我們想得那么復雜。他至真至純,至真至純就是善。保住孩子的真,保住孩子的純,就保住了孩子永遠向善。孩子都渴望成長,只要幫助孩子找到內在動力,就保住了孩子永遠積極向上的狀態。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去旅行,到一個小鎮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小鎮有一片墓地,墓碑上寫的年齡都很小,有的三歲,有的六七歲。他很好奇,找到一位長者。長者告訴他:我們小鎮幾百年一直有一個傳統,就是不以時間論年齡,而是以你生命中最精彩的那一刻來計算年齡。所以,人的年齡是由那個閃光的時刻決定的。
我很慶幸孩子帶給我的閃光時刻,我也在反思,擁有什么才有閃光的時刻?擁有謙卑之心,當你帶著這種謙卑之心的時候,所有的答案都會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