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東方娛樂出品、東方衛視大型原創戲曲文化類節目《喝彩中華》上周六晚在東方衛視盛裝亮相,首播收視位居同時段文化類節目第一。節目甫一播出,喝彩人們的精湛表演和對戲曲的執著就打動了不少觀眾,博得了線上線下一片叫好聲,甚至還有不少網友來“催更”,大呼“節目太短了沒看夠”。
《喝彩中華》由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康美三七粉”獨家冠名,每周六晚20:30在東方衛視播出。
這么燃!蒲劇武生戰勝傷病再現硬功夫
首期節目中,29歲的蒲劇演員姚飛龍以精湛的武戲表演征服了觀眾,他踩著厚底靴敏捷地閃轉騰挪,髯口翻飛舞動,高難度的側翻動作甚至一度讓觀眾“把心提到嗓子眼”,整套動作英氣利落,一招一式中都透露出功夫和力道。觀察員王珮瑜被姚飛龍扎實的功底和技藝打動,首期就送出了手中唯一一張“夢想之夜”的直通卡,并將自己珍藏多年的牙笏送給了他。
然而,姚飛龍實現舞臺夢的過程卻頗為艱辛。原來,曾經是武生演員的他10年前曾在練功時意外摔碎顱骨,連醫生都認為他重新站起來的希望渺茫。但憑著對戲曲的熱愛、對舞臺的執念,他用了三年進行復健,雖然一半顱骨用金屬替代、身體協調性大不如前,還要從武生轉做須生,他還是重新登上了舞臺,繼續自己的戲曲夢想。
姚飛龍執著的精神和自信的笑容打動了不少觀眾和網友,大家紛紛表示“背后太艱辛,堅持的人了不起”,“以一顆真心追求戲曲夢很厲害”。他的表演不僅讓觀眾欣賞到傳統戲曲絕活兒的美,更令人感受到原來戲曲也可以這么熱血、這么燃。
如此帥!阿卡貝拉團隊演繹京劇新唱法
在《喝彩中華》的舞臺上,傳統戲曲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跨界對撞也是一大看點。以80后、90后年輕人為主力的“節奏部落”用阿卡貝拉無伴奏合唱的方式,演繹了京劇的全新唱法,他們惟妙惟肖地模擬出戲曲伴奏的波瀾起伏,還將Beat-Box的元素融入其中,賦予戲曲演唱鮮明的節奏感。這些年輕人中,有的并非戲曲專業,他們卻因對戲曲的熱愛走到一起,新血液和新形式的融入讓京劇藝術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觀察員徐帆被“節奏部落”的創意和默契配合所打動,送出了手中直通卡,幫助他們直接進入“夢想之夜”。他們的表演方式也令不少年輕觀眾對戲曲的看法大為改觀,從“原來京劇也可以這么帥!”“專業,唱的有味道,很吸引人。”“這樣的京劇我能聽一整天”等評論可以看出,“節奏部落”的表演迅速為京劇在年輕人中圈了不少粉。
超感動!昆曲大師蔡正仁亮相致敬環節
《喝彩中華》節目中設立了致敬環節,昆曲大師蔡正仁就攜10歲小孫女蔡樂藝驚喜亮相。舞臺上,蔡樂藝獻唱一曲《牡丹亭》,蔡正仁則彎下腰,耐心地為她打著拍子,這承載了昆曲藝術口傳心授、長輩與后生間默契傳承的一幕,令人感受到藝術的巨大魅力,不禁肅然起敬。節目中,蔡正仁還開腔亮嗓獻唱一段《長生殿》,讓觀眾大飽耳福。
蔡正仁是昆曲界的“國寶級”藝術家,年過七旬的他卻還在舞臺上保持著驚人的活躍度。據觀察員王珮瑜介紹,蔡老師每年會在全國各地展開近30場巡演,每場演出都一票難求。對此,蔡老師則謙虛地表示,這是老演員為培養年輕演員應該出的一份力。回顧數十年來的表演經歷,他十分感慨地說,自己年輕時昆曲觀眾并不多,而且大多是中老年人,如今每次表演,看到的都是黑頭發的年輕觀眾,這令他很欣慰。在青年觀眾和青年演員的助力下,昆曲一定有前途、有希望。
狂點贊!《喝彩中華》品質感、責任感獲好評
《喝彩中華》以給每個喜愛戲曲的人提供致敬夢想的舞臺為宗旨,年齡、劇種、甚至國籍,都不設界限。5歲萌娃田宸子表演《穆桂英掛帥》一板一眼十分精準,用可愛和專業打動了現場觀眾。來自烏克蘭的耶果則獻上一段呂劇《馬大保》,模仿醉態惟妙惟肖,讓觀眾感受到中華戲曲藝術跨文化的影響力。來自華州皮影宏權工作室的80后、90后表演者們則讓皮影跳起了優美的芭蕾舞,給傳統藝術寫新戲受到年輕人的歡迎。他們的表演都獲得了觀眾的高票支持,順利進入“夢想之夜”。這些精彩的表演讓不少網友甚至覺得節目太短,等不及要看下周的節目了,紛紛到節目官方微博下排隊“催更”。
《喝彩中華》不僅展現了中華戲曲文化的深度和廣度,更展現了當下國民對戲曲的廣泛參與度。戲曲從業者的使命感、新一代戲曲愛好者的自豪感、傳統與時尚碰撞的新奇感已深深融入到了節目之中,對觀眾形成了強大的文化感召力。有網友表示:“如此真心發揚創痛戲曲文化的節目很難得,意外的不老套、很好看,讓我們看到很多為戲曲付出的老藝術家和年輕人”,“之前還有些不喜歡戲曲咿咿呀呀的,但今天我發現了每種戲都有它的獨到之美”。讓更多普通觀眾接觸國粹、愛上國粹,《喝彩中華》真正向大眾打開了觸摸傳統文化之魂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