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衛視攜手厚海文化、北文傳媒、北京文化共同出品,“前后2000萬,拍照更清晰的OPPO R11”獨家冠名的《高能少年團》上周正式收官。十二期節目,從略有生疏的初識,到不分彼此的收官,王俊凱、劉昊然、董子健、張一山、王大陸五位90后少年在“高能”中磨礪成長,展現少年最本質的感情與力量。
12期節目播出,收視口碑均不斷飆升。12期平均收視率1.634,35城最高收視2.056%、52城最高收視1.954%,強勢登頂2017第二季度周六檔收視冠軍,網絡點擊量破15億,微博主話題#高能少年團#閱讀量破30億,57次登上微博熱搜,37次登頂微博話題綜藝榜第一。獲贊“無油煙綜藝”倍受好評。
呈現真實少年面貌
以少年力量引導觀眾
近年來,中國各類綜藝節目數量直線上漲,競爭激烈;真人秀節目更是數目繁多,而仔細了解后總能找到他們進行的一定固式。不同于眾多真人秀類綜藝節目中為了完成任務的“傳統套路”,浙江衛視青春勵志成長真人秀《高能少年團》選擇另辟蹊徑,為中國的綜藝節目帶來了一股“清新畫風”。節目“人生十二課”的設定,讓少年們在親身投入體驗的課程中,給出最原始最真實的反映,不加任何浮夸的修飾。
在節目中,少年們或許不是完美的,卻是最真實的。老幺王俊凱沒有孩子的嬌氣,暖心陽光,深受哥哥們的喜愛;“軍師”劉昊然是少年團的“大腦”,雙商超高,為團隊獻謀獻策;“懶萌”董子健云淡風輕卻格外認真敬業;“隊長”張一山時刻帶動現場氣氛,堅強有擔當;“大哥”王大陸看似“傻黑甜”,卻是大智若愚。而迷糊、偶爾的時運不佳以及難以克服的恐高……少年們也將自己的弱點毫不掩飾的展現出來。五位涉足綜藝較少的少年,用自己最本質、無偽裝的少年感,共同誕生了這檔自然單純的真人秀節目。
浙江衛視《高能少年團》自“建團”便備受關注。由五位90后少年組成的“少年團”,愿用少年最純真美好的能量去感染觀眾。在節目中,五位少年不再是熒幕上光鮮亮麗、萬人矚目的明星,只是最普通的中華少年,沒有常見的綜藝套路,在節目中培養出“人設”,還原最真實的中華少年,以少年力量去影響觀眾。
“自然課”中,少年團來到萬寧完成孤島生存任務,從鸚哥嶺志愿者的故事,到對自然環境的感慨,這堂課讓少年們體會生活不易,而引網友稱贊的是,幾位少年不忘保護自然環境的行動。雖然急著下海浮潛玩耍,仍記得下海前要先卸妝;再疲憊不堪,依舊不忘收拾海灘上的垃圾;雖是舉手之勞,少年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卻讓觀眾印象深刻。
雖然是大眾所謂的豪華陣容,嘉賓卻沒有絲毫的明星光環感,也不存在相似的“人設”。五位嘉賓在節目中展現出各不相同的真實面貌,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力、號召力,發揮榜樣的力量,帶動社會中的一批青年人,跟隨少年團的步伐,一同“熱血”、“高能”。
在有意思中尋找意義
在磨合中培養默契
節目組在選擇課題時,不僅要求滿足綜藝的搞笑感,更要展現出每一個項目所能帶來的社會意義。勞動課:體驗傳統勞動的辛苦;體育課:展示不放棄的運動精神;自然課:領會生存的奧義;美食課:領悟環衛工人的辛勞;演技課:不斷精進技能……每一期節目都在用不同的課程主題,傳達著實踐教育的意義。
節目初期,少年們在配合過程中可以看出初識的生疏和尷尬,而在經歷了“人生十二課”的學習后,少年間的默契有目共睹。以“團”命名的《高能少年團》,向觀眾展現了“團魂”的定義。
每一次任務,少年們互幫互助,甚至不惜“犧牲”自己,也要確保隊友的勝利。收官之課中,少年們在舞臺上進行成果匯報并分享“畢業感言”。為了決定發言的先后順序,少年團選用了從左到右的“老規矩”。十二期下來,相互熟識的少年團集體走向右邊,展現出絕佳的默契。一起歡笑,一起經歷困難,一起挑戰極限,一起體味人生百態。沒有劇本的設定,讓少年們在一次次挑戰中磨合,在困難中鍛煉出默契,才是培養出少年間最純粹友誼的關鍵。
伴隨著一期期節目的播出,《高能少年團》勢頭漸猛,更獲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等重量級媒體稱贊。《人民日報》贊揚該節目的社會意義深遠“真實完整地展現了少年人可以經歷的人生曲折,具有極強的實踐教育意義。”《光明日報》則力贊該節目引導少年通過不同職業嘗試,體驗人生百味。而《新華社》更力贊該節目社會意義深遠“展現出了陽光、積極、堅強、自信的中國少年新形象”。定位于回歸年輕人的陽光與青春的《高能少年團》在一眾好評中成長。
十二期節目下來,嘉賓所展示出不斷遞進的少年情感與能量,以及“人生十二課”的多方面歷練,感染了一批觀眾,讓更多人喜愛上《高能少年團》這個團隊;更加激勵節目不斷發展,與少年一同成長,最終實現收視口碑雙豐收。
《高能少年團》首季節目雖已收官,嘉賓所帶來的“熱血”少年力量將一直延續。“高能”之路沒有盡頭,期待少年團再度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