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晚,由浙江音樂學院、浙江省音樂家協會主辦,浙江省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浙江音樂學院作曲與指揮系承辦的“云樂飛揚”——王云飛民族器樂作品音樂會在浙江音樂學院音樂廳成功舉辦。音樂會上演奏了《武生》、《西尋》、《山哈》、《打令調》、《樓蘭意象》、《無極》、《云水境》、《春華秋實》八部作曲家王云飛的部分經典作品。
國家一級指揮、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常任指揮洪俠擔任全場指揮。浙江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浙江音樂學院師生、上海民族樂團、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延邊歌舞團的優秀藝術家以及全國各大音樂院校的優秀師生共同演繹了經典的中國民族之聲。
國家一級指揮 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常任指揮洪俠
青年作曲家、浙江音樂學院作曲與指揮系副教授王云飛,創作有多部各類體裁的聲樂、器樂作品。近年來將民族器樂作品作為創作中心,創作了如民族室內樂《武生》、《打令調》、《八陣圖》,民族管弦樂《遠思》、《春華秋實》,竹笛與樂隊《思泉》、《敕勒歌》,二胡協奏曲《無極》、《夢尋長安》,合唱與樂隊《沁園春·長沙》等多部為業內所熟悉與喜愛的作品,多次受邀為國內外多家藝術院團及知名作曲家創作委約作品,受到廣泛關注及好評。
指揮家洪俠表示,民族音樂作品既要有技術含量又要具有可聽性。中國民族音樂創作應該立足于本民族音樂文化根基之上,這個永遠不能丟棄。洪俠指揮認為,王云飛的作品,取材多樣,風格迥異,既有包括少數民族元素的作品,也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作為作曲家,采風非常重要,王云飛不僅堅持采風,并且擅長采風,他懂得如何在廣闊土地上去捕捉他需要的音符,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探索新的音樂語言,通過多次演出發現,觀眾非常接受這樣“聽得懂,接地氣”的作品,王云飛的作品運用了許多新的音樂語言和表達方式,讓觀眾產生了強烈共鳴。
音樂會由民族室內樂《武生》開場,由浙江音樂學院教師、青年琵琶演奏家李躒領奏。作品從京劇中尋找靈感,以武生行當的舞臺表演為題材,以”打戲”的描繪為核心,運用琵琶特有的由多種演奏技法產生的聲音模仿戲曲打擊樂,并穿插以京劇的代表性旋律音調,力圖以個性化的表達方式生動的刻畫出“武生”的形象及其內心讀白。演奏家們仿佛幻化成京劇舞臺中的粉末形象,緊湊的節奏讓觀眾感受到傳統戲曲的獨特韻味,音樂戛然而止時,臺下觀眾掌聲雷動,紛紛叫好喝彩。
而后,表達智慧、道德、人生的體味和思索的笙重奏《西尋》精彩奏響,由浙江音樂學院教師、青年笙演奏家楊磊、申玉晶領奏。作品創作于2013年,曾榮獲文化部作品評獎(民樂)作品獎。在作曲家王云飛看來,人生百態、五味雜陳,在不斷的體驗中提升自我、尋求真理,好似歷經艱辛與磨難的西行之路,故借“西尋”為題。作品以多種不同類型的笙為演奏主體,包括高音鍵笙、中音排笙、次中音笙、低音笙、倍低音笙和其他吹奏樂器及打擊樂,以此探索民族室內樂演奏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