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歲的小沈是位在外企工作的白領,為了能在即將到來的夏季中“白裙飄飄”,日前小沈買來了脫毛膏為自己腋下脫毛。這一脫不要緊,無意中她發現腋窩里竟然鼓起許多小疙瘩。到醫院檢查后,結果嚇了她一大跳,原來腋下的這些疙瘩是淋巴瘤引起的,情況還有些糟。目前,小沈正在接受化療。
發病率逐年上升
據接診的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液科主任鹿全意介紹,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全身各組織器官均可受累,伴有發熱、盜汗、消瘦、瘙癢等全身癥狀。在我國患者平均發病年齡為54歲,且有年輕化趨勢,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城市的發病率高于農村人群。“淋巴瘤是我國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每年都在逐步上升。”鹿全意主任說,央視主持人羅京、創新工場CEO李開復、臺灣歌手阿桑和日本著名演員高倉健等不少名人都患此疾病。
“雖然淋巴早期病變不易察覺,但重視一些早期信號可以防患于未然。如果能夠早期發現癥狀,及時就診,治愈率會大大提高。”鹿全意主任表示,隨著診療技術的發展,淋巴瘤有望成為能夠治愈的一類惡性腫瘤,惡性淋巴瘤的治療模式已經從單純的放療和化療進入生物靶向治療時代,新型抗癌藥物和化療方案的研發成功以及干細胞移植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分子靶向藥物的應用,使淋巴瘤的治療目標已不再是緩解癥狀,而是獲得治愈。
應重視生活飲食習慣
“淋巴瘤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研究公認其很大可能與環境污染、病毒感染、精神壓力大等因素有關。”鹿全意表示,臨床發現,工作壓力大會引發腫癌并非危言聳聽。
原來,一旦人體過度疲勞,長期處于精神焦慮緊張狀態,身體免疫力勢必處于低水平值,容易誘發感染和癌變,其中就包括散布全身各部位的淋巴結。
因此,專家建議,但凡工作壓力大的白領、經常熬夜的人、長期過度疲勞者、經常處于電子輻射或射線環境者、經常使用接觸有害化學制劑的這類高危人群要定期自查,觸摸身體表層是否有腫大的淋巴結,尤其是注意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的腫塊。除腫大的淋巴結外,以上幾類高危人群如果同時出現發熱、消瘦、盜汗,患淋巴癌的可能性更大。
鹿主任提醒市民,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應及時地舒緩壓力,積極運動,控制肉類食物的攝取,戒煙并減少細菌病毒的感染。此外,遠離有害化學物質以及放射源,有助于減小患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