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
拼的是旅游稀缺資源
目前不少人計劃出行時,已經不再滿足于僅僅停留在對幾個名勝古跡的了解之上,而是希望自己的旅行變得更有意義。如希望住在“茜茜公主結婚時的蜜月套房”,或是在東南亞某個島嶼的私人沙灘散步。當然,這些限量旅游產品并不會在公共旅游信息網站上披露,只能通過旅行社的合作商提供,這些資源也將成為社群出游市場的優勢所在。
“在旅行社的經營角度來說,市面上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社群產品。但是我們會運用我們的專業度,根據不同的社群提供定制產品。比如針對樂齡群體的夕陽紅產品,針對媽媽團體的親子產品,針對高端人士的巔峰游產品。甚至還有更具針對性的,如手拍鼓舞俱樂部在郵輪上的手拍鼓舞表演交流課程產品等等。”邱菊說。
而在社群旅游上,廈門建發國旅集團專門成立自駕、親子游學、郵輪等事業部,以及MBA、老年旅游、跑團等主題工作組。建發國旅集團副經理王君瑜介紹,社群旅游最典型的就是親子游,以孩子為核心做親子活動。“我們在一期郵輪航線上為7-16歲的孩子們,量身定制了‘海上世界名校英語夏令營’活動。同樣的暑期郵輪產品,這一航次在親子群體中供不應求。”王君瑜說。
【延伸閱讀】
社群旅游不等于“私人定制”
旅游從跟團游時代,發展為“人以群分”的社群旅游時代,代表著個性、稀缺性、差異化魅力人格對旅游價值的重塑。90后、00后的興趣歸屬早已細碎化,分散到無數個社群中。對于年輕人來說,小眾的至愛容易合并成大眾的流行。那么,現在的社群旅游產品與之前的定制旅游是否一樣?
業內人士分析說,定制化需求分兩種,一種是根據客戶的需求定制的,另一種是把一個旅程安排上一個主題。社群旅游與私人定制有相似之處,但是主題化的旅行本質只是賣一個行程,核心是圍繞機票、餐廳、酒店。而社群旅游則不一樣,其核心是要帶出目的地所傳達出來的文化氛圍,圍繞著某種文化符號所完成的旅行。
雄獅(福建)國際旅行社經理高慶認為,因為喜歡建筑、音樂、登山、自行車、美食等,這類人群可以形成社群出游。在社群游市場,旅行社需要做得更精致化,并不是簡單的私人定制。“旅行社為某一個群體定制了南非旅游,這些人可能一年甚至這一輩子就去這么一次。但是社群旅游不僅可以規模化,還有延續性。比如,夏美每個月都會組織自行車騎行活動,這一群體的游客多數是每個月都會參加。” (記者翁華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