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6日訊 明天就是立冬,一年一度的進補好時節。每年這個時候,泉州市區水門巷飄出的陣陣肉香饞壞了不少人。不過,記者昨日走訪得知,受經營問題影響,水門巷原先的五六家鵝肉羊肉店,只剩下兩家老字號。今年的鵝肉羊肉價格也有所上漲,最小份的也要50元。
昨天上午9時許,市區水門巷,兩家店剛開門營業,店員們正忙著準備吃火鍋的配料,鍋臺上,羊肉、鵝肉飄香。不時有市民過來買上一斤。
其他原先的鵝羊肉店已經改做別的經營。市民蔡女士說,鵝羊肉的經營季節一般是從10月到次年4月,太短了,夏季還要換做別的生意,實在麻煩,錢也不好掙。于是,兩三年前,他們索性關了店,改賣炸醋肉等小吃。
不過,仍在經營的兩家店生意依然不錯。
兩家店的店員都說,自家店鋪是老字號,開店已有幾十年,客人都愛吃。這些天,已陸續有市民前來購買補冬食品,也有不少人電話咨詢訂位。
此外,“水門巷10號店”商鋪是老板自己的,夏天時租給別人,收取租金,也算經營有方。
不過,2家商鋪都表示,受物價上漲等因素影響,如今,最小份的鵝肉羊肉都要50元一份,以比前每份漲了20元。
□相關鏈接
補冬要看體質
《晉江市志》記載,先民為了抵御嚴寒,強身防病,在立冬時節,添加營養食物,改善生活。這一習慣漸漸演化成了現在獨具一格的地方時令食俗。立冬時節,城鎮農村各家各戶,普遍殺雞殺鴨、宰羊宰兔,并調以少許川芎、熟地、當歸、白芍等藥物,或烤敦為營養高湯,或煨為香膩佳肴,一家人盡飽口福,俗稱“補冬”。
只是,好吃的東西也不能補得太多,要根據個人體質而言。專家提醒,平常有虛寒、胃病的人可以吃些羊肉,但患有肝炎、乙肝等炎癥的病人就不宜吃此類食品;患有風濕病的市民則可多吃些鵝肉,不過正處于發育期的公番鴨不能多吃。
此外,立冬過后,氣溫也將逐漸變冷。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王耀國提醒,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時節。患有慢性肺部疾患的病人要堅持遵囑服藥,尤其是要控制好血壓和血糖,注意飲食衛生,出行時要適當地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服。同時,還要記得多運動,增強抵抗力。(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陳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