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民生福祉更有質感。一段時間以來,洛江區以“1+6+X”模式為重點,著力建設開放、集約、共享的“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將“遠親不如近鄰”的理念貫穿小區治理全過程,多措并舉提升服務群眾能力和綜合治理能力,營造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
老有所養 生活多彩更幸福
走進位于萬福社區吉源花苑一期的文化廣場,遠遠便能看到紅源小道、惠民小道,不少居民在這鍛煉身體、散步聊天,學習百年黨史,分享養老經驗,有生活也有文化,愜意舒適。
“這個文化廣場建設得非常好,給我們不少離退休老人提供了開展文娛活動的場所,滿足了我們的精神需求,真正讓我們感受到了什么是‘宜居宜業’。”萬安街道萬福社區居民黃志強表示。
萬福社區養老模式采用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線上依托智慧養老平臺,提供家庭服務、健康管理、緊急救援和助潔、助殘、助餐、助浴、助行、助醫等一系列服務項目,為社區老人養老提供便捷服務;線下開展紅源吉厝黨建項目,設立老干部活動中心和吉源小區黨群服務中心,配備健身房、書畫室、茶室、圖書室等等功能區,豐富社區老人文化生活。
此外,針對社區中老舊小區較為集中的情況,社區也組織規劃了老舊小區鄰里之家,通過就近融合攻堅、資源共享,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讓養老服務真正融入社區老人的生活中。
食有所安緊鄰市場更便捷
老有所依,食有所安,菜籃子雖小,但也關系著萬千家庭。保障轄區居民食品消費安全、穩定也是萬福社區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的重點之一。
在萬安農貿市場內,肉類、蔬菜、水果、干貨等物品整齊地擺放在臺面上,居民游走在各個攤位前,認真挑選物品。整潔明亮的環境、劃分明確的區域為周邊群眾提供了舒適便捷的購物渠道。

“居住在附近的居民群眾可以享受到非常便利的生活圈,從轄區內各小區步行到農貿市場的時間基本不超過15分鐘,購物、生活都很便利。”萬福社區黨支部書記曾麗玲介紹道。
此外,為進一步提升市場安全管理水平,萬安農貿市場中還配備了50余個攝像頭,并設立了監控中心指派工作人員負責實時監控,并在市場外圍重新整治劃分出45個車位,方便群眾停車,為群眾提供一個更加安全、優質的購物環境。
據悉,萬福社區在原有基礎上,鞏固拓展了陽光100、利民生鮮超市等商貿圈,實現逛店購物、網定店取和配送到家等服務,并聯合區市場監管局定期進行食品安全檢查,確保居民購買到健康安全的食品。
事有所辦一體服務更高效
“原來到這個辦事大廳就能直接解決問題了,再也不用像往日那樣跑好幾個地方了。社區工作人員看到我找不到窗口都會主動詢問辦理業務,告知我所需材料和解決辦法,服務很貼心。”前來萬福社區“黨建+”社區鄰里中心辦事大廳的市民陳先生贊嘆道。
而這便捷高效的辦事效率,則是得益于萬福社區不斷創新完善的服務機制。以事前咨詢引導、事中幫辦協辦、事后結果反饋投訴處理的全程跟蹤式服務,提升服務質量,讓辦事群眾得實惠、得便利,打造人民的政務服務大廳。
其中,咨詢和導引臺負責分流服務對象,提供問題咨詢、政策解答等服務,提高辦事效率,節省市民辦事時間;服務臺則提供服務對象進入中心后的臨時性需求,包括免費復印、免費輔助填寫表格、訂制粘貼資料,免費提供熱水、雨傘、膠水等便民服務。
萬福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于2021年11月試運行,設有對外服務窗口9個,服務事項涵蓋了與群眾日常社醫保繳交咨詢、疫情防控宣傳咨詢、鄰里糾紛調解、志愿者服務登記、戶籍咨詢等方面,讓群眾“只進一個門,辦成所有事”。自運行以來,已接待群眾約1200多人次。
建設“黨建+”社區鄰里中心,目的就是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不斷拓寬服務功能,匯聚更多資源,更加精準有效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下階段,洛江區將按照市委部署要求,以“1+6+X”模式為重點,著力建設開放、集約、共享的“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并根據轄區服務對象、群眾需求、現有資源等的底數情況,籌劃功能布局,以萬安街道萬福社區、萬盛社區、橋南社區,雙陽街道南山社區、新峰社區5個社區試點先行,用心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以點帶面逐步實現中心城區全覆蓋,讓群眾真正感受基層服務、基層治理方式的轉變。(施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