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區積極實施“抓創新促應用專項行動”,始終堅持把推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作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抓手,把做好研發投入統計工作作為貫穿全年的一項全局性工作,有力推動全區科技創新各項指標持續提升。
主動靠前服務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走進位于雙陽街道的福建北峰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只見嶄新明亮的展廳內,擺放著許多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通訊設備。作為國內首批集硬件、射頻、軟件為一體的無線通訊設備研發企業,福建北峰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在行業內耕耘30年。

據了解,企業已掌握了行業內關鍵的數字無線集群通信技術,可同時提供PDT、DMR、DPMR等系列標準產品,例如數字集群系統、自組網系統、調度管理平臺等,被廣泛應用于政府公共安全部門、公用事業(能源、交通等)以及工商業用戶的應急通信、智慧調度和日常工作通信等領域。
“公司一直以技術創新為核心,近3年的年均研發投入都在千萬元以上,占年收入10%以上。”公司副總羅若斌介紹,企業主要在融合通信領域進行了開發跟投入,結合無線自組網、衛星通信、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構建了從常規到集群、從窄帶到寬帶、從終端到系統的立體通信網絡,實現語音、數據、視頻、定位、業務管理的融合,可實現年產值約一億元。
為助推科技創新各項工作做實做細做成,洛江區主動靠前服務,精準靶向發力,聚焦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區科技局等政府有關部門經常深入企業,對我們進行科技惠企政策解讀、信息宣傳,以及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申報指導等。通過宣傳以及指導,我們在區科技項目、高新技術企業以及研發費用分段補助等方面都得到扶持、獎勵。”羅若斌說道。
此外,洛江區科技局還牽線搭橋,幫助企業與華僑大學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合作關系,使企業在技術研發等方面得到更好的資源和幫助。目前,企業已獲得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32項,軟件著作權證書32項,并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科技小巨人企業、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省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市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稱號。
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往往成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決定因素。泉州市綠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科技賦能,實現轉型升級發展,并于今年入選省科技小巨人企業名單。
作為集科研、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綠色農業防控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企業展廳內陳列著智能信息素光源誘捕器、物聯網蟲情測報儀等最新研發的生物防控產品。
過去在創立初期,企業主要以生產誘蟲板等產品為主,技術含量低、利潤薄。為了提升企業效益,提高產品附加值,企業于2016年開始探索科技創新之路,通過尋求技術合作、加大研發經費投入等方式,逐步實現轉型升級。
了解到企業生產需求,區科技局、區科協等有關部門積極介入引導、牽線搭橋,企業最終成功與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科研處處長魏輝達成合作,組建專家工作站。
總經理馬昌杰表示,“近三年來,企業在研發部分持續投入,總共投入1000多萬元用于產品的核心技術研發。其中,專家工作站對我們的整個創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我們的核心技術打造和整個產品的提升,邁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創新帶動發展。在建立專家工作站的基礎上,企業又陸續與福建農林大學、武夷學院及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等高等院校、科研究所建立起長期戰略合作關系,不斷推進產品研發生產,提升產品附加,落后產能逐步淘汰,全年利潤由2019年的500多萬元提升至2020年的1400多萬元。
馬昌杰表示,未來企業將持續聚焦科技創新,由產品的橫向研發,轉為優勢產品的縱向研究,將核心技術做精、做專,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及核心競爭力。
洛江區聚焦省、市、區重大需求,圍繞智能裝備、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推動企業持續開展科研攻關,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投入3.87億元,同比增幅58.9%,連續兩年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下階段,洛江區將持續加強企業創新研發指導,力爭在關鍵技術、重大裝備等方面,取得原創性成果和自主知識產權,切實為建設智造洛江、生態新城多盡職責、多作貢獻。(陳家英 郭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