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一個文化悠久、人杰地靈的城市,俞大猷公園、洛陽古橋、蔡襄祠等歷史名流遺跡聞名遐邇,“陳三五娘傳說”“妝糕人”“俞家棍”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活態傳承……近年來,洛江立足區域優勢,深挖文化積淀,以文化內涵彰顯城市底蘊,積極探索“詩歌傳頌、IP傳動、書法傳情、英雄傳承”的文化發展新路徑,以文化小康助力全民小康。
詩歌傳頌 文以潤心
以詩之名,對話千年。今年以來,洛江提前謀劃、充分預熱,通過童聲誦讀、洛陽橋打卡、線上線下話題性互動等系列活動,邀約數百名文化愛好者共同參與“萬古安瀾 幸福小康”洛陽橋詩會,用詩文架起跨越千年的對話。

初秋的洛陽橋涼意習習、細雨微落,卻阻擋不了活動當日人頭攢動的熱情。《揚帆絲海》《洛陽橋》等優美詩文在橋南古街輕聲吟誦,非遺文創市集沿著橋南古街熱鬧開展,妝糕人非遺產品及閩南特色糕點、印尼特色小食等各色商品引得市民紛紛駐足購買。洛江突出“文產融合”,通過非遺文創市集、文產企業采風等內容,推動線上話題關注、線下同步帶貨,在抖音等社交平臺上流量攀升到近200萬人次,網絡引流超過300萬人次。此外,積極組織40多家文創文旅企業、非遺傳承人開展洛江鄉村旅游商品營銷人才培訓,著力助推洛江文旅產業發展。
佳話成雙,洛江目光遠眺、以詩為媒,牽手國家級活動“十月詩會”,成功借助其廣泛影響力,圍繞研討、采風、創作三大環節,緊扣“詩歌聯通城市”主題,用凝練的語言詩潤城市、謳歌人民、書寫時代,將詩會打造成一場烙印洛江IP的“定制版”活動,讓洛江文化建設和對外宣傳實現“詩和遠方”的有機結合,如今,“洛江好聲音”乘著詩歌的翅膀越傳越廣。
IP傳動 文以促產
今年以來,洛江切實發揮文化抓手作用,將“IP傳動”列入“四傳文化”工程,不斷推動城市、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作為洛江區“四傳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卡通代言人“洛水”“仙珊” 以洛江兩大地標“洛陽橋”“仙公山”為創意源設計而成,為城市“IP傳動”提供具象載體,萌趣可愛的形象,讓人眼前一亮。據了解,形象亮相當日,在“華人頭條”“大美洛江”等微信公眾號上文章閱讀量超10萬人次。
一鼓作氣,持續發力。洛江以“洛水”“仙珊”為主人公,串聯轄區內洛陽橋、仙公山、蔡襄三絕碑、非遺傳承等美景人文,結合洛江人文及城市發展,推出城市宣傳短片,著力彰顯人文底蘊。值得一提的是,以洛江城市IP展開敘述的動畫宣傳片《洛陽江邊話河長》,入選“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及“福建河湖長制”公眾號。此外,洛江積極探索城市IP文化創新鏈與產業鏈合作模式,通過公益廣告設計、多元化產品開發等方式,將IP形象立起來、推出去,推動城市核心文化宣傳,進一步提升洛江城市特色價值,不斷推進城市文化賦能城市經濟,目前已有多家企事業單位申請使用洛江城市IP。
書法傳情 文以促情
書畫顯功底,筆墨見精神。作為全市首個“全國書法教育示范區”,近年來,洛江在書法教育道路上不斷探索,充分利用蔡襄書法文化資源,通過注冊成立洛江區蔡襄書法研究會、蔡襄書院,舉辦“蔡襄杯”福建省中小學生書法大賽,“蔡襄杯”泉州市少年兒童書法大賽,“蔡襄杯”首屆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書法大賽及洛江區中小學生“家國情懷”書畫展等系列活動,多形式宣傳書法教育工作,營造濃厚的書法教育氛圍。

洛江在泉州第十一中學、泉州市實驗小學(洛江校區)、洛江區實驗小學等近10所中小學校開設書法課程,并逐步提高洛江全體師生的書法水平,穩步提高全區書法教育效益。此外,洛江還把書法定位為洛臺交流的文化紐帶,先后舉辦“蔡襄杯”閩臺中小學生書法大賽等多場活動;設立洛臺文化交流基地,邀請市臺資企業協會、在洛臺胞臺商、區書協成員等30多人共敘兩岸文緣親緣。而今,蔡襄文化已成為洛江區文化建設一張響亮的名片。
英雄傳承 文以聚能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面對一場決不能懈怠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洛江文藝工作者迅速集結,充分發揮文藝輕騎兵的作用,主動投身到“抗擊疫情、歌頌英雄”主題文藝創作中,用一件件富含真情的書法作品、一幅幅大愛無疆的丹青、一曲曲溫暖感人的歌曲吹響文藝號角,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文藝力量。
紅色教育從娃娃抓起。今年以來,洛江組織40多所學校舉辦“我是英雄代言人”“班班有歌聲”、紅色研學實踐等活動,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深化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進一步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動英雄精神“洛”地有聲。通過利用“大美洛江”抖音號推出“合唱英雄歌”“為英雄代言”等視頻,以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他們增強愛國情懷,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外,推動市級優秀傳統文化項目“俞家棍傳習進校園”,在原有俞家棍校本課程基礎上,將純粹的武術進校園提升為英雄精神進校園,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真正使英雄精神入腦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