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市區連續高溫,七月流火,酷暑炎熱。但為了搶抓工期,確保鯉城區在建重點項目如期完工,許多工人們頂著烈日,堅守在建設崗位一線。今天上午,記者來到大寺逅項目施工現場,走近高溫下的一線勞動者,用鏡頭記錄這些冒著酷暑辛勤工作的身影。
酷暑炎熱, 堅守在工地一線
上午10點多,溫度漸漸升高,大寺逅項目施工現場仍是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設景象。工人們頂著烈日,在高溫下奮戰,忙碌的身影在工地上穿梭。“由于天氣炎熱,現場每天都會為工人準備防暑降溫茶,也給他們分發一些茶餅,同時還備下一些藥品,以備不時之需。”大寺逅項目施工負責人張少軍表示,為了錯開高溫時段,上午11點左右至下午2點期間都會暫停施工,確保工人得到充分休息。
修舊如舊,保留原有建筑風味
閩南紅磚墻、紅瓦片、舊石墻……大寺逅項目秉持“修舊如舊、存表去里”的思路,改造時盡量保留原有的建筑風味。“我們在建設時,盡量保留原有建筑的外觀,內部屋架則用鋼架結構進行加固”張少軍說,改造之初,就如何“修舊如舊”,他們請教了許多老師傅,聽取了很多意見。
紅磚墻
現場,記者看到工人正在一絲不茍地將紅磚貼在建筑的外墻上,“原廠房使用的紅磚如今在市面上已經不常見了,這些都是定制的。”張少軍介紹道,與市面上的紅磚相比,這種定制的紅磚經過雨水沖刷后,顏色上將與原有的紅磚墻更加相近。
紅屋頂
在現場一間舊廠房里,記者看到了角落里整齊堆疊的舊屋瓦,原來這些都是從舊廠房上拆下來的,“因為這種紅瓦片很有特色,現在也不好找這種材料,所以我們當初花費了一周時間來整理屋頂瓦片。”張少軍介紹說,以往的屋頂是直接用瓦片相互疊放,如今則會采用現代工藝,屋頂會采用混凝土層、保溫隔熱層、防水層,最后再鋪上舊瓦片。
舊石柱
此外,對建筑的外墻石柱,也依據舊廠房原來的風格加以恢復。“以前外墻的石柱是用石條一層層壘上去的,在用小石塊固定邊角,用泥漿填充縫隙,最后用水泥勾邊。”張少軍說,參照以往石柱的風格,如今用砂漿填充,也同樣用水泥勾邊裝飾,力求達到整體風格統一。
大寺逅項目是2018年鯉城在建重點項目,占地面積12.22畝,是泉州古城旅游提升重點項目之一和活化老建筑的“城市修復、生態修補”工程,融入泉州本地人文元素和海絲文化元素,項目定位為高端精品酒店。未來,該項目將通過與古城文旅的其他業態、項目形成良性互動、有益補充,形成“行簡、住優、食美、慢生活”的古城慢旅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