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閩南語金曲頒獎盛典暨海峽兩岸閩南語音樂大獎賽全球總決賽現場,聚光燈下歌手逐夢正酣。而在觀眾席中,一位“鐵桿”小粉絲的身影,同樣引人注目。這便是縣第四小學11歲學生潘菡璐,這是她第二次為這場閩南語音樂盛會而來,用滿心歡喜為賽事添上了一抹靈動的“童色”。

小粉絲打卡大賽現場
“我從會說話起就在聽閩南歌。”潘菡璐掰著手指,熟稔地數出一串歌名:《歡喜就好》《愛拼才會贏》《世界第一等》。這些經典旋律,曾無數次從爺爺奶奶的收音機里飄出,從爸爸媽媽的手機里響起,早早扎根在她的童年記憶里。耳濡目染間,帶著鄉韻的閩南語、節奏獨特的曲調,漸漸成了她成長路上最親切的“小伙伴”。
比起去年第一次觀看總決賽時的緊張和好奇,今年的菡璐多了一份“老觀眾”的從容。她悄悄告訴記者:“賽前特意去探了彩排,最喜歡廖韻宜姐姐的表演!”被問起“現場聽歌”和“屏幕里聽”的不同,小姑娘歪著頭想了想,眼里閃著光:“現場的聲音不一樣!聲音更加純凈,有一種連續的、沉浸式的體驗感,連心跳都能跟著旋律晃,這種感覺在屏幕前找不到。”
聊起閩南語歌曲帶給自己的感受,潘菡璐的話里充滿童真。在她眼里,閩南語歌曲不只是“好聽”,還是學習閩南話的“小老師”,更是緩解情緒的“魔法鑰匙”。“考試前一天,有時候會很緊張,這個時候來一首《愛拼才會贏》,哼兩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繃緊的心就松下來。”潘菡璐笑著說,“閩南語很美,說起來很親切、很順口。”
舞臺上,選手們用歌聲傳遞對閩南文化的熱愛與傳承;觀眾席里,潘菡璐的目光始終追著舞臺上的歌手。她雖未站上舞臺歌唱,卻用兩次奔赴、一份喜愛,道出了賽事更深層的意義:這不僅是一場音樂競賽,更是一個盛滿鄉音的“文化磁場”,吸引著像潘菡璐這樣的孩子,用純粹的喜歡接住古老的閩南語,用真心守護著這份鮮活的文化記憶,讓鄉韻在新一代的心里慢慢發芽。(融媒體記者 吳梅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