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4個半小時的對弈,圍棋“人機大戰”第二局比賽10日在韓國首爾落定。韓國圍棋名將、九段選手李世石又一次輸給了“阿爾法圍棋”(AlphaGo)機器人。中國圍棋九段國手俞斌表示,“阿爾法”連贏李世石兩盤,并不代表它已經是“圍棋之神”。
當天的比賽,李世石開局便保持穩扎穩打,以常規下法為主。執黑先行的“阿爾法”下出不少新手,讓李世石多次陷入長考。中盤階段,李世石在棋盤右上角出現失誤,“阿爾法”的優勢逐漸顯現,幾次轉換后,牢牢守住領先局面,最終以明顯優勢獲勝【最后棋局曝光】。
“剛開始看的時候,你會覺得機器下的棋不一定對。但是回過頭來再看,你會覺得這棋挺有道理。”看罷比賽,中國國家圍棋隊領隊華學明告訴中新社記者,她認為“阿爾法”似乎“能夠預知整盤棋的走向”。
比賽過程中,“阿爾法”頻出“怪異”招式,第37手和第41手的兩步尖沖讓人匪夷所思。賽后,圍棋世界冠軍、九段國手孔杰發微博表示,“阿爾法”確實實力非凡,在招法上有很多獨到之處。
俞斌則認為,這些“奇葩”的招式并不算好棋,也沒有給對手帶來太大的損失。他指出,“阿爾法”讓人感到震驚的,并不是前半盤的幾個怪招,而是后半盤的收縮功力表現得非常好。
在人工智能連下兩城后,有網友認為,人類向人工智能學習下棋的時代或已到來。“這是毫無疑問的。”俞斌表示,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最頂尖的圍棋選手提高水平。
但俞斌也指出,他并不認同“‘阿爾法’就是‘圍棋之神’”的觀點。“阿爾法”在前半盤還存在看不透的地方,并不能說連贏李世石兩盤就接近“神”了,人們也不應對其盲目崇拜。
“李世石此番是‘以一當十’,甚至是‘以一敵百’,他面對的是眾多并行計算機設計者、眾多人工智能程序設計者以及不少非常有經驗的圍棋手。”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危輝說。
危輝直言,“阿爾法”其實并沒有真正理解圍棋的基本原則,所謂的類推能力是以現有的巨大體量數據為基礎,由海量樣本間相似性得到的,其實根本沒有創新。
對于人工智能目前的發展現狀,危輝用“盲人摸象”形容稱,“每個人看到的都很局部,認為自己看到的就是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最后大家都沒有一個共識”。
相關新聞:人機大戰猜想:一臺勝負機器讓圍棋遭“末日”?
0-2,李世石連續不敵人工智能“阿爾法圍棋”,業界唏噓,大眾驚嘆。中新網(微信號:cns2012)記者采訪了多位圍棋界重量級人士,發現幾個疑問:“阿爾法”下的是圍棋,還是簡單的勝負?李世石的失敗,是否意味著圍棋的“末日”,它對圍棋的未來將有何種作用?
“阿爾法”的身份證:圍棋高手or勝負機器?
連續失利,李世石幾乎輸到沒有辦法,以“頑強搏殺”著稱的他,竟也說出“對手更完美”。截止現在,關于“阿爾法”的極限,人類至今無法觸碰。但即便如此,“阿爾法”真的已經凌駕于人類智慧之巔,無限接近“圍棋上帝”嗎?
日前采訪中國圍棋隊領隊華學明,她的一席話引發筆者思考:“我粗略地了解了一些,這個人工智能并非使用了‘圍棋的思維’,更像是一種工具、或者勝負機器。”言罷她忙著補充說,這只是個人想法,不一定全對。
應該承認,華學明的思考很有價值。“阿爾法圍棋”目前給人的印象是:保證能獲勝。中國圍棋協會主席王汝南認為,以目前了解,“阿爾法”的選擇,是與勝負緊密聯系的。
“可以說,它和人的思維不一樣。電腦的無數次模擬、收集的無數棋譜,最終都和勝負聯系。某種意義上,電腦不是在下圍棋、下藝術或是下棋道,它是和你下勝負。”王汝南點評道。
關于“阿爾法圍棋”的下棋過程,長期從事人工智能和智能科學研究的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史忠植介紹,它分為快速判斷、深度模仿、自學成長和全局分析。
其中, “AlphaGo”學習近萬盤人類歷史高手的棋局來進行模仿學習,用得到的經驗進行判斷,模仿能夠根據盤面產生類似人類棋手的走法,再學習人類歷史高手棋局,最終完成對贏面的判斷。
因此,“阿爾法圍棋”似乎更像一臺運轉完美的勝負機器,它抓住了人類可能犯下的每一處錯誤,每次選擇無論對錯,都是對最終勝負概率判斷的最佳一招。
等級分排名第一的棋手柯潔也說:“到底是圍棋高手還是勝負機器?這個概念很模糊。它既沒有血、也沒有肉、也不會說話,只會下棋,也算是勝負的機器吧。”
李世石=人類智慧? 柯潔:我去打絕對大不一樣
不過,無論“阿爾法圍棋”對勝負多么癡迷,人類戰勝它的欲望,只會隨著李世石的失手變得越來越強。柯潔承認:兩盤棋證明了“阿爾法”的實力,它的招法有原創,證明實力足夠強大。
圍棋的真諦到底是什么?情懷和文化恐怕將是人類在圍棋中最后一塊純潔的處女地。
王汝南認為,李世石前兩盤失利,也有心態的作祟,面對億萬關注,他的情緒難免受到影響。
對此,柯潔的說法更加直接:“李世石輸得不太應該,他抵抗得非常消極,心態不太正,沒有擺正心態。包括第一盤中的怪招不成功,和第二盤中的緩手。”
心態,反而是“阿爾法”的優勢。冰冷的機器沒有情感,他會抓住人類的失誤,自己卻不會因為大量的計算和思考,產生任何疲倦和懈怠。甚至,“阿爾法圍棋”的設計者們也說,如果遇到失敗,只會讓未來的“阿爾法圍棋”更加強大。
但是,即使面對如此艱難的局面,柯潔仍非常堅定地告訴中新網(微信號:cns2012)記者:“如果讓我上,絕對會大不一樣。”據了解,中國幾名90后贏過世界冠軍的棋手,都認為自己有機會打敗“阿爾法圍棋”。
圍棋的“末日”?琴、棋、書、畫是文化情懷!
作為東方文明智慧王國的璀璨明珠,圍棋一直被賦予神圣的光環,甚至某種程度上,“圍棋上帝”是不可逾越的彼岸。不過,當“阿爾法圍棋”洶涌殺來,圍棋勝負之間的神秘感恐將褪色。
王汝南強調:“以前,我們講琴、棋、書、畫是文化。對弈過程中,我們賦予了圍棋很多哲理,甚至軍事的戰略戰術。這都是機器無法比擬的。”
這份情懷,也是圍棋之于人類世界的最后一塊純潔的處女地。畢竟,人類必須客觀承認,即使有人最終戰勝了“阿爾法”,也不能否認這個人工智能在圍棋勝負方面已足夠強大。
正因為對面是冰冷的機器,人們才會懷疑它的意義,柯潔和記者的對話中,多少也提到了這個話題:“(坐在機器對面)心態可能有所不同吧。它是沒有感情的,坐在對面難免覺得有點怪。”
王汝南客觀地指出:“我們要承認科技的發展有了飛躍的進步,技術達到某個層次,打敗人類是很正常的。”他也承認,本以為李世石可以擊敗人工智能,讓圍棋紅火幾年。
一次突如其來的失敗,甚至引來了王汝南的擔憂:“歐美國家剛剛對圍棋提起興趣,發現了東方文明竟蘊藏著如此奧妙的游戲。如果李世石被徹底摧垮,難免會帶來負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