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空氣的采樣頭
海都閩南網訊作為全國第二個每日發布PM2.5(空氣中所含可入肺顆粒物)數據監測結果的城市,廈門如今對PM2.5的監測,實際已精確到每小時更新發布一次。
來自廈門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最新統計表明:廈門啟動PM2.5監測滿一周,除了3月1日海滄監測點數據逼近國標紅線外,整體空氣質量基本為優。
在目前三個監測點的基礎上,今后,廈門將在全市所有的常規監測點都安裝PM2.5監測儀器,確保全市所有的區都有PM2.5監測點,目前部分新站點正在安裝調試中。
PM2.5數值到底怎么監測?昨日,記者走進廈門的PM2.5監測國控點,帶您一起去看看。
【現場揭秘】監測儀象個微波爐
廈門目前已安裝PM2.5監測儀器的點有三處,分別位于島內思明區的洪文,鼓浪嶼島上及島外的海滄區。昨日,記者先后走訪了島內的兩處監測站洪文和鼓浪嶼。
洪文監測站,位于瑞景小學五樓。走進監測站的機房,負責全市監測點儀器維護監控的張工程師指著兩臺一黑一白、形狀有點像微波爐的小鐵箱子說,這就是PM2.5的監測儀器,黑的是舊機型,白的最新引進的機型,兩臺機子都在服役中。
從外觀看,監測儀器從內到外都很象微波爐,箱子的左側是顯示屏,數據一直在滾動變化著,右邊是個小門,還可以上鎖。打開小門,里面是一個黑盒子。張工說,所監測的空氣,就裝在這個黑盒子內。再打開黑盒子,里面有一個白色的小小圓球,空氣中所含的顆粒物,此時就被吸附在這個小圓球上了,進行監測。
在鐵箱子的上方,是一個黑色的大管子,管子上方連著幾根管線,一直連到天花板,再伸到戶外屋頂。記者隨著管線來到戶外,也就是五樓頂上的天臺,三臺戶外采樣的機器就擺在這里。
從外觀看,三臺儀器下面是三腳架,上面就象一個人頭戴著一頂兩層帽子。兩層之間,就是采集空氣所用的切割頭,也就是采樣頭,中間的鐵絲網,就是進空氣的地方。
每十秒鐘監測1次
機器的大體工作流程是怎樣的呢?
據介紹,采樣頭采集完空氣后,通過管道進入機房內的機器,管道下面有一個黑色的大管子是加熱器,它有除濕的功用,可以吸附掉空氣中多余的水分,然后空氣再流入下面的鐵盒子中。機器吸入空氣的頻率,是每分鐘16.67升。吸完空氣,計算工作才真正開始。
通過內置的儀器,機器很快就可以計算出空氣中所含的PM2.5含量了。
記者看到,顯示屏上有多檔的數值,分別是十秒鐘、半小時、一小時、八小時、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全部。在十秒鐘這一檔,數值一直在跳,每十秒鐘就跳一次。
張工說,監測的頻率其實就是每十秒鐘一次,全天24小時不停地測,得出每半小時、一小時、八小時乃至二十四小時的數據。
記者統計了一組實時數據。
中午11點25分,洪文點的各個數值段(微克每立方米)分別是:8.05、6.92、9.17、5.52、4.66、2.33;到了一小時后,12點25分左右,顯示的一小時這個段的數值是3.99。
記者看到,個別的瞬間監測值甚至會出現負數。張工,這很正常,“是因為測試過程中空氣帶有水氣所致,不影響整體監測”。
監測站多選在學校和機關單位內
據悉,廣州、深圳的PM2.5監測站點,多分布在學校和公園內,而香港則有不少的市區路邊點(詳見本報昨日N1版報道),那廈門主要分布在什么區域內?
記者詳細了解了廈門各個站點的情況,洪文點:瑞景小學;鼓浪嶼:少年宮內;海滄點:海滄環保分局內;同安點:區水利局內;湖里點:湖里供點所內;翔安點:海洋學院內;集美:石府路街道辦和華夏學院。總體上,多選擇在學校或機關單位內。
PM2.5監測,對周邊環境有什么講究?張工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周圍視野開闊,沒有大的高的建筑物遮擋,原則上建在城市建成區的一公里范圍內”。
記者昨天走訪的兩個點中,洪文點附近居民樓集中,但高層很少,視野很寬闊,這里安置了兩臺監測儀;鼓浪嶼點在少年宮內,周圍完全沒有高層建筑,無遮無擋,這里安裝了一臺監測儀。
張工說,每個點所采集的數據,基本上可以代表周圍五公里范圍內的空氣質量狀況。
【監測周記】
整體空氣質量基本為優
此前,本報曾報道“廈門是繼北京之后,全國第二個每日公布PM2.5監測結果”的城市(詳見本報3月2日A2版)。實際上,目前,廈門每小時就刷新公布一次最新的數據。
至昨日中午12時,廈門PM2.5三個監測站點鼓浪嶼、洪文、海滄,當日的數據分別是15、17、12微克每立方米,數值相當正常。
廈門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總工程師莊馬展表示,從開始監測PM2.5一周以來的情況看,結果相當令人滿意。除了首日海滄數值比較高,一度接近國標紅線外,一周來的數值基本上徘徊在10至30(微克每立方米)之間,這個數值相當正常,展示了廈門的總體空氣質量狀況。
首日為何會逼近國標線?
專家昨日還詳細對首日的監測結果,尤其是海滄逼近國標紅線的結果做了解釋。
影響PM2.5的,主要有兩大因素,一是灰霾,二是弱氣壓。張工說,一遇上弱氣壓,污染物就擴散不了,再加上灰霾的天氣,人和機動車的大量活動,空氣中的揚塵散不了,數值就會特別高。尤其是在雨前或雨后,下雨前一般是弱氣壓,數值監測肯定高;而雨后,地上的水蒸汽升起蒸發,到了空中再次蒸發后,顆粒物飄散在空中,數值同樣也會較高。此外,監測結果還和風向有一定的關系,比如風自北向南而來,所經過的區域,空氣中的顆粒物也會較多。
因此,首日監測的那天,海滄正是遇到了這樣的情況——灰霾天,加上雨水反復地停了又來、來了又停,造成PM2.5監測數值一度逼近國標紅線。
【動態】今后每個區至少有一個監測點
目前,廈門擁有的PM2.5監測點,包括洪文、鼓浪嶼,海滄和同安的溪東。其中,海滄點其實是暫時替代湖里點,溪東點的儀器還在調試中,暫未啟動監測。這四個點也是國家規定的國控點,數據要上報國家。
另外,廈門還將有集美、同安、海滄、翔安的市控點,其監控的數據將上報給廈門市政府和省政府。也就是說,未來廈門將每個區都有至少一個的PM2.5監測點,做到全市監控。
此外,廈門的新陽、東孚這兩個點,是專門監測工業排放數值的。還有一些路邊監測點,是監測臭氧數值的。
□延伸閱讀
PM10監測一度下降 近年來又開始提高
據悉,早在10多年前,廈門就開展了PM10(指直徑大于2.5微米、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進入人的呼吸系統的顆粒物)的監測。
2006年、2007年,廈門的PM10的監測數據比較高,2008年以后呈現下降的趨勢。近年來由于城市經濟的發展,又開始上升了。總體上,機動車尾氣的排放量日益增多,還是主要因素。據悉,截至今年1月底,廈門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822286輛。
但廈門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總工程師莊馬展認為,廈門的總體空氣質量,在全國還是排得非常靠前的,一直在前十名范圍之內。未來,廈門將考慮引入預警系統,更好的監控天氣質量狀況,及時提出意見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