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悅然與中國作家
馬悅然(GoranMalmqvist,1924),瑞典人,漢學家高本漢的學生,是諾貝爾文學獎18位終身評委之一,也是諾貝爾獎評委中唯一深諳中國文化、精通漢語的漢學家。他曾翻譯過《詩經》、《春秋繁露》、《西游記》、《水滸傳》、《辛棄疾詞》等中國古典著作,亦翻譯了魯迅、沈從文以及李銳的小說等當代中文作品,致力于提升中國文學在國際的地位。
也許是緣分,馬悅然真是非常喜歡顧城、楊煉等中國詩人的詩。那時顧城在德國,馬悅然多次說,真想請顧城再到瑞典,就是一下子找不到錢。他稱顧城是“會走路的詩”,衷心地愛他,可是顧城后來卻發生那樣的悲劇與慘劇,辜負了馬悅然一片情意。他認為楊煉是尋找的詩人,可以回到先秦的時代。馬悅然覺得他們都年輕而富有活力,也許可以展示中國新詩的未來。也因此,馬悅然非常關注他們前行的足音,把他們當作朋友。
李銳的短篇小說集《厚土》,馬悅然在十年前就注意到,并很快就翻譯出版。近幾年,他又翻譯了李銳的長篇小說《舊址》,大約不久后也可以問世。李銳的兩部最新長篇《無風之樹》與《萬里無云》,馬悅然也很喜歡,他說,這兩部小說就像詩一樣。馬悅然本人具有很濃的詩人氣質,一旦遇到自己心愛的作品,則表露無余。
在當代作家中,除李銳外,馬悅然還翻譯過王安憶、莫言、韓少功等人的作品。他說,莫言的作品其實非常不錯,“要是簡潔一點,就完美了。”
馬悅然還力挺過山西作家曹乃謙。在曹乃謙的短篇小說集《最后的村莊》出版以后,在馬悅然看來,這樣一個只讀到高一、會唱要飯調的“鄉巴佬”(指曹乃謙),是“最有希望獲得諾獎的中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