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日前在接受卡塔爾《半島電視臺》訪問時說,要宣布設立防空識別區(qū)(ADIZ),目前國際法沒有限制,但應該先相互通報,如果沒有先做好準備,也許會造成擦槍走火的局面。
外媒問及,東海或南海是否可能發(fā)生小規(guī)模或大規(guī)模戰(zhàn)爭?
馬英九表示,大規(guī)模沖突是不太可能,一方面,這些國家與中國大陸都有非常深的經貿關系;另一方面,任何戰(zhàn)爭沒有人是獲利的,雖然會有一些冷戰(zhàn)沖突,但要發(fā)生大規(guī)模戰(zhàn)爭“機會并不大”,但小型的摩擦恐怕難以避免。
馬英九說,以南海而言,最重要的是大家要先有一個共識,就是對航行與飛越的自由必須保障,這之中包括主權、海域及資源的議題;主權部分,能夠擱置爭議,但不是“擱置主權”,并將重點放在資源共享,也許這樣子比較容易達成共識。
外媒追問,是否認為中國大陸會扮演一個負責任的角色,尊重國際共識,并維持空域及海域的自由航行?
馬英九說,就東海而言,去年11月23日中國大陸宣布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qū),事前沒有先預告,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感到很意外,包括臺方在內,后來美國、日本、韓國及臺方都采取了一些作為。
馬英九認為,要宣布設立防空識別區(qū),現(xiàn)在國際法上沒有限制,但“我們認為應該先相互通報,讓大家能先了解”,因為畢竟防空識別區(qū)內有一些預防性措施,如果沒有先做好準備的話,也許會造成擦槍走火的局面。
馬英九說,中國大陸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qū)因事前沒有通報,“我方當然很關切,并向大陸表達我們的關切”,而一直到最近為止,中國大陸都還沒有飛機進來,最近來過一次,相對來講,量還不是很大。
馬英九還說,有了東海的經驗后,中國大陸本來接著要在南海宣布設立(防空識別區(qū))也已經停止了,因為這樣的作法會引起大家極度的關切,對中國大陸本身而言也不是件好事,“它也逐漸了解國際社會還是有一套運作的規(guī)范,不能夠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