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評社報道,呂秀蓮宣布參選臺北市市長后,首次接受媒體專訪,她在ICRT臺北國際社區廣播電臺英語訪問中表示,過去幾次市長選舉,民進黨的候選人沒懷抱非贏不可的決心,認為小輸就是贏,不過,她有必勝的決心,而且比其他參選的人更有經驗,資歷也更完整,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相信他們希望最好的人選來帶領臺北。
呂秀蓮用流利的英文回答說,馬政府支持度已跌到谷底,她相信理性與成熟的臺北市選民會希望有所改變,他們給陳水扁治理臺北的機會,臺北市民早已準備好接受民進黨籍的市長,她會證明她是最佳的人選。
呂秀蓮指出,她計劃將臺北市打造為“生命之都”,因為若無生命,就沒有一切。生命之都充滿生命力、創造力,與競爭力,而這需要靠綠化、e化,以及國際化來達成。她正在延攬專家團隊重新檢視郝市長的十大市政建設,好的施政會支持并延續,但有些建設或許有必要重新考慮,她支持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在臺北舉辦。
呂秀蓮說,她最關心的是臺北的安全問題,臺北市地震、臺風的頻率增加,地下水位不斷上漲,臺北車站附近雙子星計劃其實不太安全,有必要重新評估。她也不太喜歡在節慶施放煙火,因為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與污染。另外,她也關注年長者與婦女的福利,尤其是老年市民的照養以及婦女就業問題,計劃廣設安養中心與延續“好管家”政策。
在國際化方面,呂秀蓮計劃興建國際學舍與國際學校,吸引更多優秀外籍人士來臺北常住,讓臺北成為國際會展中心,市民共同提升外語能力等。呂秀蓮今天中午拜會民進黨臺北市議會黨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