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調查,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臺灣人的比例高達61%。”昨日,臺灣競爭力論壇舉行記者會發布最新民調結果,論壇執行長謝明輝在會后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數據顛覆以往其他民調所謂的多數臺灣人認為自己 “并非中國人”的印象。
九成臺灣民眾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據轉述,本問卷第一題首先詢問:中華民族具有共同血緣、語言歷史文化,請問您覺得自己是不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若答否則繼續追問;然后再問:請問您認為自己是不是“中國人”,并繼續追問。
調查結果顯示,有90%的臺灣人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認為自己非中華民族者僅占6%。同時,調查還顯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為61%,否定者為35%。而就法理與現實考慮上,堅持自己“是臺灣人不是中國人”者,則僅有26%。
謝明輝用“石破天驚”來形容這次民調結果。他表示,這份民調顯示臺灣民眾對兩岸關系發展的信心近年來大幅提升。
臺灣民眾認同兩岸血緣與文化的連結
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表示,“我是臺灣人”已經漸漸不需要作為調查的項目,如今這一代人幾乎都是在臺灣生存、生活,已經完全成為臺灣人,也就是95%以上的人在主觀或客觀上都會認同“我是臺灣人”這個概念。而以往的民調,很多是以“分裂式”問法要求民眾在“臺灣、中國”二者間擇一,所獲答案自然是“臺灣人”高于“中國人”。
而本次調查則純粹從臺灣民眾和中國文化、血緣關系,來探討臺灣民眾的身份認同。
調查數據進一步顯示,探究“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原因,有31.9%的人認為是基于血緣、18.7%認為從小教育養成、11.9%認為是文化因素的傳承。
同時,在面對未來兩岸關系的發展,要確保臺灣利益又有利于兩岸和平發展,臺灣人的身份認同會有什么態度轉變?民意調查的結果是,“是臺灣人但不必否認是中國人”的占32.8%,“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占21.7%、“是臺灣人也可以是中國人”的占14.7%。
彭錦鵬表示,這份民調顯示,兩岸血緣與文化存在著不可否認的連結,因此兩岸應參考民調數據,建立更寬闊、務實、彈性的兩岸政策,強化兩岸文化與血緣的連結。
近七成認為大陸是機會,僅7.2%拒絕與大陸往來
調查顯示,面對兩岸關系的發展,67.4%的臺灣民眾認為是一個機會,應積極與小心參與;18.7%的臺灣民眾把大陸認為是威脅,認為必須要小心應對;而拒絕參與中國大陸發展,則僅有7.2%的臺灣民眾。
彭錦鵬建議,新聞媒體應理解臺灣民眾絕對是“臺灣人”的事實,避免任何人或政黨再行操弄 “臺灣人”、“愛臺灣”的分裂性言辭。彭錦鵬并呼吁,此份民調結果將有助于贏取兩岸和平紅利。(海峽導報記者 林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