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2月9日電 “臺北外匯市場發展基金會”公布的最新統計顯示,新臺幣今年1月名義有效匯率指數(NEER)升至110.78,創近11年半以來新高。
臺灣《經濟日報》9日報道指,NEER升至高點意味著新臺幣已成為亞洲最“強勢”貨幣之一。
臺灣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稱,目前新臺幣匯率變動屬溫和,2016年臺灣并購案的匯入款較多是該年度新臺幣匯率猛升的主因。
2016年,臺灣有三大并購案,包括美企美光科技收購華亞科、荷蘭企業阿斯麥(ASML)收購漢微科以及IC封裝測試業矽品與日月光合并。根據臺灣“經濟部”投審會資料,僅ASML收購漢微科一單便匯入逾1000億元新臺幣的等值外幣。
該工作人員還指出,臺灣貿易長期維持貿易順差,雖去年進出口數據均衰退,但出口仍大于進口。貿易順差也推升新臺幣匯率。
另一方面,臺灣外債較少、經濟基本面較好,有充沛的外匯存底作為后盾,不少外資將臺灣視為“避風港”,使新臺幣比其他亞洲貨幣更顯強勢。
貨幣名義有效匯率等于該貨幣與所有貿易伙伴貨幣雙邊名義匯率的加權平均數,NEER上升代表本幣相對升值,下降代表本幣相對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