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他說去他們公司做兼職,把他的營業執照、身份信息什么的都發給我了。”
有實體公司,還有營業執照,并且從事的工作也和之前的一模一樣,每借成一筆,自己便能夠得到五六百元的報酬。這對于還是大學生的小王來說誘惑很大,她便答應了下來。
就這樣從2017年7月底至今,小王共在40多個借款平臺上借款,總額高達17多萬元,加上利息共44萬元。而問題就在今年9月份,由于所借款項過多,小鄭方面無法及時償還,便讓小王去濟南清帳。
小王說:“清帳的意思就是把我現在所有的債務,讓那家清帳公司出錢還了,只欠清帳公司的錢。然后在這個過程中,清帳公司告訴我,這是操縱學生掙錢,告訴我被騙了。”
清帳公司的一番話,讓小王徹底起了疑心,立馬打電話給小鄭,然而對方的答復,卻讓她大吃一驚。“他承認這個事情,但是他只承認是我借給他錢,并不承認是他操作我從這些平臺上借錢,并不承認利息這些問題。”小王說。
面對對方的翻臉不認人,小王徹底慌了神。這個時候的她才意識到自己上了當,而之后想要再聯系對方,手機卻始終無法打通。
隨后,記者咨詢了山東亞和太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勝帥。
劉律師表示:“如果王小姐向APP借款,她能夠提供包括微信聊天記錄在內的證據能夠證明她是接受鄭先生的委托代為借款的。王小姐和鄭先生之間形成的是一個委托合同關系,APP借款平臺可以選擇向王小姐或者是鄭先生主張上述借款。”
另外,律師還表示如果APP借款平臺繼續選擇向小王主張上述借款,那么小王在償還上述借款之后,可以依據雙方的委托合同,向小鄭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