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今年咱們這兒還需要建哪些便民設施?”隨著春節將近,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東莊鎮黨委書記黃少敏經常接到這樣的電話,不少返鄉過年的莆商詢問如何“為老家的發展添把火”。
幾天前,莆田后江村村民林國雄帶了11萬元現金來到黃少敏的辦公室。原來,林家臘月二十六辦喜事,這11萬元本是林家的聘金。“現在大家的觀念都轉變了,婚禮也早不講究所謂的排場了。鎮里的保潔隊員平常工作很辛苦,把這些錢發給他們,希望他們的春節過得更好。”林國雄說。
據了解,莆田從商人數約70萬人,遍布全國各地。莆商集中的鄉村盛行講排場、比闊氣,人們相互攀比蓋高樓,而且裝修豪華。每年臨近春節時,莆商舉家回鄉過年,存在“客人越多越神氣、菜肴越好越闊氣、鞭炮越響越喜氣”的攀比現象,僅燃放煙花爆竹一項,少則花費十來萬元,多則上百萬元。
攀比之風盛行,造成嚴重的鋪張浪費,也給群眾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對此,2012年9月起,莆田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開展以“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為主要內容的移風易俗活動。
為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莆田各級機關黨組織開展了黨員簽訂“講文明、除陋習、倡新風”承諾書活動,要求黨員干部做到“五不五帶頭”:不辦元宵宴、不參加人情宴、不公車私用、不違法占地建房、不參加迷信活動,帶頭移風易俗、帶頭宣傳引導、帶頭文明過節、帶頭心系群眾、帶頭廉潔自律,做到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干部,爭當文明風尚的宣傳員和實踐者,并把簽訂和執行承諾書的情況作為黨風廉政和績效考評的重要依據。當地紀委還成立督察組,對干部移風易俗情況明察暗訪,通報典型問題。
不僅如此,莆田市紀委、宣傳部、統戰部、文明辦、工商聯等部門還聯合發出了“文明過節倡議書”,并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對學生進行移風易俗宣傳教育,還充分利用莆仙戲常年深入鄉村演出的有利條件,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文明小戲”加演活動,全年加演2000多場次,覆蓋了山區、平原、海島。
當地政府還充分發揮全國各地的莆田商會和駐外黨組織的作用,引導莆商文明節約,將節省下的資金用于修橋鋪路、捐資助學等社會公益事業。
2013年年初,在秀嶼區教育發展促進會成立大會上,莆商們響應“反對鋪張浪費、熱心公益事業”的倡議,現場捐贈教育資金1468萬元。月塘鄉2014年初舉辦的茶話會上,莆商把原本準備辦酒席的錢省下來,籌措1000萬元建了一所幼兒園。秀嶼區教育發展促進會副會長、福建鑫和集團董事長林金來把集團一年的接待預算省下來,捐出500萬元支持家鄉發展教育事業。
對于村里的變化,錦山村村主任吳金城感觸良多,“近幾年興建的現代化的小學、老年活動中心、村內休閑觀光步道都是在外莆商捐款修建的。誰捐的、捐多少以及資金的使用情況我們都在村里顯眼位置和微信群里公布”。
據統計,移風易俗工作開展以來,僅莆商集中的秀嶼區,每年就節省燃放煙花爆竹、請客吃飯等費用近億元,公益捐款金額逐年增多,4年來捐款總額達到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