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體系更加綠色低碳。以創新驅動為導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加快,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加速綠色低碳轉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以上。
──城市發展更加系統協調。按照中心城區人口超百萬的思路,加快建設“大城市”,城市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城市發展的系統性、協調性、生長性,承載力和輻射力顯著增強。
──人居環境更加宜居舒適。城鄉綠色基礎設施加快完善,“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獨特風貌逐步彰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省前列,生態文明示范區加快建設,建成全國森林城市。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和諧。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居全省前列。文化教育水平、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成為全國文明城市。
遠期目標是,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成,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世界媽祖文化中心魅力更加彰顯,建成生態經濟發達、生態環境優良、生態文化繁榮、體制機制完備的美麗中國“典范城市”。
──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經濟綠色化程度大幅提高,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國內發達地區水平。
──發展空間格局更加優化,城鄉建設空間體系更加平衡適宜,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優化提升。
──人居環境更加優美,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城鄉面貌整潔有序,城市環境更加舒適宜人。
──人民生活水平實現新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達到沿海城市前列。
──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完善,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進展,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在全社會得到推行,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成為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