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7日訊 眼下正是產鹽的好季節,莆田鹽場不斷有潔白的鹽析出。鹽工們像往日一樣,忙著扒收來自大海的饋贈。位于莆田市秀嶼區東嶠鎮的莆田鹽場,是福建省最大的國有鹽場,年產鹽量約11萬噸。福建得天獨厚的優勢,外加生產工藝上的精益求精,生產的海鹽天然純凈,品質上乘,古代一度是貢鹽。而莆田鹽場生產的貢晶鹽,更是成為日前杭州G20峰會上的食用鹽之一。

結晶池里的鹽先堆在池邊,等待被運往集中的場地
貢晶鹽:蘊老鹽的咸 含海洋的鮮
“以臺灣海峽深層海水為原料,采用傳統攤曬工藝精選而成。”莆田市鹽務局局長蔡啟輝告訴記者,莆田鹽場生產的海鹽與礦鹽完全不同。礦鹽是機械生產,而海鹽純手工制作,天然純凈,疏松易溶,且無任何添加劑,經過檢測,貢晶鹽含有人體需要的數十種微量元素。
蔡啟輝說,傳統攤曬工藝主要分納潮、制鹵、結晶、整灘、耙鹽歸坨等步驟,而每個步驟又分成好幾道工序,從原材料到包裝成袋要四個月至五個月時間。最終制成的貢晶鹽蘊老鹽的咸,又含海洋的鮮,是烹飪調味之上品。目前,市面上一包250克的貢晶鹽售價約3.5元。
有古語說,燒炭、制鹽和打鐵最辛苦。“最怕突然遇到降雨。”莆田鹽場一名鹽工介紹,遇降雨時,不管白天黑夜他們都必須馬上跑到雨中搶鹽。
莆田鹽場 有700多年生產史
莆田鹽場產鹽歷史悠久。據史載,莆田鹽場自元代即置場產鹽,迄今已有700多年的鹽業生產史。目前,莆田鹽場生產面積約有1000萬平方米,900多名一線鹽工,年產鹽量約11萬噸。產品除供應福建地區外,還遠銷江西、浙江等省,每年并有1萬~2萬噸優質“天日鹽”出口韓國。
記者了解到,2009年5月,國家、省、市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部門聯合中鹽國本鹽業有限公司實地考察,認定莆田鹽場生產的高端食品鹽符合國家綠色食品生產標準。今年5月,莆田鹽場生產的貢晶鹽、福晶鹽等7種產品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
“經過層層篩選,莆田鹽場生產的貢晶鹽入選日前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食用鹽,一共運過去4噸貢晶鹽。”莆田市鹽務局工作人員介紹。(海都記者 林養東 馬俊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