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10日訊 昨天是中國傳統的七夕佳節,大街小巷處處充滿浪漫氣息。在這天,莆田許多家庭都會做“炒糖豆”(其材料是白糖、黃豆、生花生和麥芽糖),寓意“吃炒豆,活老老”,莆田人用炒豆祭神祈求平安長壽。
“以前家里會炒糖豆,我們也很喜歡吃。”老家在秀嶼區東嶠鎮的小唐告訴記者,小時候,自己家里以及鄰里都會做“炒糖豆”,做完之后,會用“炒糖豆”拜神,祈求親人平安長壽。
小唐說,炒糖豆時,要先準備青豆、黃豆和黑豆三種豆子,再將這些豆子放水泡1小時撈出晾干,這樣炒的時候不會爆皮,也不容易糊。隨后,將豆子放入平底鍋用小火慢慢翻炒,等豆子表面慢慢發黃后,翻炒攪拌速度要加快。“豆子完全金黃后,撒兩茶匙白砂糖,快速翻拌,若糖有熔化現象,可以先關火攪拌,保持糖不熔化還均勻裹在豆子上。”小唐告訴記者,糖粒都裹在豆子上后就可停火出鍋,放涼,味道酥脆微甜。
“不過現在有些不同,由于‘炒糖豆’的材料和做法比較復雜,很多人都會直接用蠶豆代替,但風俗習慣還是不會變。”小唐說,他們家那邊一般是在上午的時候做“炒糖豆”,而在埭頭、常太一帶,則會在中午的時候炒。
莆田民俗專家林成彬告訴記者,炒糖豆是莆田七夕節特有的習俗。過去,莆田的老百姓吃完蠶豆,在晚上的時候,一家人會在一起看星星,聊聊關于牛郎與織女的故事,這種習俗也一直沿襲至今。(海都記者 洪德木 李偉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一味鄉愁 四海知音——看“莆田”餐廳如何2025-11-0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