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餐桌新“食”尚,共享文明好“食”光。近日,記者在福州街頭看到,從餐館到食堂,從飯店到家庭餐桌,“珍惜糧食、拒絕浪費”的文明理念,正轉化為福州市民實實在在的行動。
“以前聚餐總愛‘多點幾個菜撐場面’,現在全家人達成共識,吃多少點多少,打包不丟人。”近日,在大學城附近的一家韓國餐廳就餐的市民郭女士熟練地將剩余菜肴分門別類打包。在福州,這樣的場景隨處可見。隨著“文明餐桌”行動的持續推進,從餐桌禮儀到節約習慣,市民的就餐行為正在發生深刻轉變,文明素養在點滴細節中不斷提升。
在倉山區淮安路附近的一家連鎖餐飲店內,市民任先生點餐時主動詢問服務員菜品分量,并在用餐后將剩余的菜品打包帶走。“商家提醒我們要適量點餐,吃剩的菜品也不能浪費,這才是好習慣。”門店工作人員說,這些年市民就餐風氣轉變很大,“以前剩菜滿桌很常見,現在無論是家庭聚餐后的剩菜,還是游客品嘗特色菜后的余食,就餐者都會主動要求打包。很多客人還會在餐后主動清理垃圾,每天的垃圾量比以前少了近一半。”
家庭餐桌的變化同樣顯著。在洪山橋農貿市場,市民孫阿姨的采購習慣已從“囤積特價菜”變為“按需購買”。“一次買夠一兩天吃的,新鮮又不浪費”成為多數消費者的選擇。更值得關注的是,“節約教育”正融入家庭生活,許多家長帶孩子就餐時都會按需點餐,用實際行動傳遞“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的道理,讓勤儉節約的理念代代相傳。(記者 沐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