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加成:鄉親富了才算富
1 8日中午,參加完莆田非公企業家座談會后,仙游縣大濟鎮蒲山村黨支部書記黃加成連午飯都顧不上吃,就匆匆趕回村里,與村里的古典家具企業家探討經營轉型思路。
“一人富了不算富,鄉親富了才算富。”憑著這個想法,2000年后,在外經商有成的黃加成回到村里,先后擔任村委會主任、村支書,開啟從“經濟能人”向“強村富民帶頭人”的身份轉變。
蒲山村以農為主,沒有村集體收入,許多村民靠外出打工維持生計。2007年,仙游紅木產業剛起步,黃加成瞄準機會,帶領幾名村民創辦蒲山村第一家古典家具廠——仙游龍虎山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專門生產雞翅木家具,并與村民簽訂協議,從技術、資金及銷售等方面為村民提供無償服務。在他的帶動和示范下,蒲山村外出打工的群眾紛紛回村辦企業。如今,蒲山村共有古典家具企業80多家,全村年創產值2億多元。201 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3萬元,居全鎮第一位。
群眾富了,但村集體收入仍沒有,怎么辦?他多方籌措資金81萬元,利用村部圍墻內集體閑置用地,建起占地1000平方米的鋼結構標準化紅木家具展廳,通過對外招租,每年為村集體增收20多萬元。
“一村富了還不夠。”近年來,他以龍虎山公司作為培訓、示范基地,在生產、銷售等方面為周邊群眾創辦企業提供無償支持,推動周邊各村發展工藝產業。如今,與蒲山村相鄰的周邊各村創辦的古典家具廠家達400多家,形成以蒲山村為核心的雞翅木古典家具生產基地,年產值突破10億元。產業集聚發展的帶動效應不斷放大,周邊群眾漸漸富了起來。
“他不但把工資、福利等收入全捐出做公益,每年還帶頭捐資結對幫扶,多年來累計捐資80多萬元,掛鉤幫扶50位貧困學生,救助困難戶20戶。”村計生協會會長林金華說,在黃加成的帶動下,村里互幫互助氛圍濃厚。
16年來,黃加成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群眾飲水困難,他組織村干部和部分黨員挨家挨戶動員對接大濟自來水廠水源,讓全村居民飲水不再難;為方便村民出行,他帶頭捐資,多方籌措資金,鋪設長達3.8公里的村主干道水泥路面;為改善村小學辦學條件,他帶動社會各界捐資,新建了小學教學樓……(記者 陳榮富)
崔蕊芬:照顧好社區每一個人
在福州鼓樓區南街街道河南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崔蕊芬有多重角色——福樂家園的受助者叫她“姐姐”,孤寡老人叫她“閨女”,社區群眾叫她“貼心人”。而她則笑稱自 己為“大管家”,不僅要照顧好社區里每一個人,還得“管天管地管空氣”。
為引導殘疾人士提高自理能力、融入社會,2009年,社區先后投入50多萬元在社區內成立福樂家園,設立康復健身區、生活情景區、簡單勞動區等,并有針對性地安排課程,分類施教。
7年來,崔蕊芬堅持每周五天的午餐菜肴不重樣;組織成立愛心媽媽服務隊、陽光志愿服務隊,共同關注殘疾人的成長……在她的帶領下,全社區都參與進來:社區黨員林鳳貞長期堅持教學員們做游戲,開展生活技能訓練;社區舞蹈隊教學員們唱歌、排練健身操;各高校的大學生志愿者前來共建,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生活在社區的老人們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好閨女”崔蕊芬。
農歷正月廿九是福州傳統的拗九節,也是福州特有的敬老節。每年這天,崔蕊芬都會備上慰問品到老人家中噓寒問暖,或帶老人們游江濱、泡溫泉,舉辦千叟宴。每年除夕,她還會提前為老人們備好豐盛飯菜,和老人們共度新年。
在她的帶動下,社區高度重視老年人的服務工作。自2006年起,社區聘用2名公共護理員,為社區的8名孤寡老人無償提供上門生活照料;聘用4名護理員,為25名空巢老人提供每周一次的低償上門服務。此外,積極搭建各種社會服務平臺和服務網絡,實行24小時有償服務。她還在社區設立“睦鄰點”,為老人們打造一個鄰里互助、情感交流和學習娛樂的平臺。
社區內居民小區大多屬于無物業小區,為此,崔蕊芬與社區班子做了大量的宣傳發動,成立社區準物業服務站,制定完善服務站管理制度。除在社區設置居家養老服務站、福樂家園等助老助殘服務場所,社區還設立文化站、文化信息網站、社區圖書分館、市民學校、四點鐘學校、棋牌室、多功能活動廳、室內健身房、戶外健身區等場所,配齊文化長廊、閱報欄、科普宣傳欄、健身路徑等設施。(記者 段金柱 謝婷)
洪燕:敢打硬仗的女鐵軍“軍長”
1 6日,在南平市區水東橋10千伏配電室改造施工現場,國網南平供電公司女子電纜班班長洪燕正帶著女子電纜班忙碌著。
女子電纜班擔負著南平市區內所有電力電纜頭制作、試驗和電纜搶修的任務,洪燕也有29年電纜安裝工作經驗。電纜頭的制作過程十分繁雜,因為不同廠家的電纜材料不同,制作工藝要求也不同。為練好業務,洪燕和姐妹們除了定期參加培訓和學習外,一有空就用廢舊電纜練習。
由于工作時不能戴手套,長年累月,洪燕的手布滿繭和裂口。雖然手不美了,但她卻成了“能手”,一般情況下制作一個電纜頭,熱縮需3小時、冷縮需2小時,而她熱縮只需2小時、冷縮只需1小時。
平日里,洪燕帶著姐妹們活躍在各個搶修、施工現場,一直保持施工無事故的良好安全業績,她將電纜班的姐妹們帶成一支戰斗力強、敢打硬仗的“女鐵軍”。特別是多次面臨突擊任務時,她們憑著對工作的熱愛和執著,圓滿地完成一個又一個的生產和搶修任務。
今年春節前夕,建甌市迪口鎮10千伏值源線發生電纜被盜事件,線路沿線3個自然村供電受影響。接到搶修命令后,洪燕立即帶領姐妹們頂著刺骨的寒風,連夜趕至迪口鎮。至第二天凌晨3點多,經5個多小時的連夜搶修,恢復了這3個村的正常供電。
電纜搶修和電纜頭制作需要停電作業,為不影響企業和單位的正常工作,電纜施工常被安排在周末進行,這樣,一年365天,洪燕幾乎都奔波在生產一線,基本照顧不到女兒。雖然對女兒,她是一個“不稱職”的媽媽,但她注入滿腔的愛和熱情精心呵護著那一根根沒有生命的電纜。她說,只要一想到電纜通過她們的雙手重新通電,猶如接生一樣讓生命得到延續,從電纜溝里鉆出來時的臟和累就會立刻煙消云散。
洪燕說,再過幾年她和姐妹們都要退休了,希望這支女子電纜班有新鮮的血液注入,繼續為閩北的父老鄉親發光發熱。(記者 劉輝 通訊員 陳書忠 黃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