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12日訊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癌癥,這些常見疾病都屬于慢性病。近年來,慢性病發病呈快速上升趨勢,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已成主要死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已占到全國總死亡人數的86.6%,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近70%。
近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福建慢性病導致死亡人數也占福建總死亡人數八成以上。飲食過多,生活不規律,熬夜,缺乏體能運動,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慢性病患者越來越多。

2015年福建省疾病監測系統統計的城鄉居民前10位死因
因癌死亡人數
年年上升
惡性腫瘤仍是全省城鄉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根據福建衛計委公布的《2015年福建省衛生計生事業發展情況》,2015年,福建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順位分別為: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呼吸系病、損傷中毒、內分泌營養代謝病、消化系病、精神障礙、泌尿生殖系病、神經系病,前十位死因合計占死亡總數的92.34%,比上年下降0.6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前十位死因順位分別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呼吸系病、損傷中毒、內分泌營養代謝病、消化系病、神經系病、精神障礙、泌尿生殖系病,前十位死因合計占死亡總數的92.52%,比上年下降了0.63個百分點。
從惡性腫瘤的死因情況來分析,城市居民因惡性腫瘤導致死亡的人數約占總死亡人數的29.66%,比上年上升了1.7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因惡性腫瘤導致死亡的人數約占總死亡人數的30.60%,比上年上升了1.37個百分點。而2014年,福建城市居民因惡性腫瘤導致死亡的人數約占總死亡人數的27.89%,農村為29.23%。
80%心腦血管疾病
系危險因素導致
“平均每11秒就有一人被奪去生命!”福建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心外科主任陳良萬說,5月出爐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指出,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達2.9億,是腫瘤患者的1.3倍,且呈快速增長趨勢。福建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也快速增長。
“心腦血管疾病一旦急性發作,很容易猝死!”陳良萬教授說,近年來,心腦血管病已趨于年輕化,在我國6~18歲的中小學生中,高血壓的發病率達8%。在福建協和醫院心外科,搶救過的病人最小的僅出生8小時。
但陳良萬強調,心血管疾病不可怕,這是慢性病,有足夠的時間可以防治。研究顯示,80%的心腦血管疾病是一些危險因素引起的,其中,高血壓占35%,抽煙占32%,高膽固醇血癥占11%。而這些危險因素,只要“少吃、多運動”就能避免。
糖尿病不治療
平均折壽10年
去年聯合國糖尿病日,海都記者獲悉,我省糖尿病的發病率約為11.6%,預計我省有350萬~400萬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的發病率30年來翻了10倍。”福建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主委、福建醫科大學附一醫院副院長楊立勇說,這還不包括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血糖比正常值高,但又沒有達到糖尿病標準的人)。
“糖尿病會導致各種并發癥,若不積極治療,平均折壽10年。”楊立勇說,我國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且趨于低齡化,除了家族史,與小胖墩越來越多有很大關系。
不良生活方式
易致慢性病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是引起慢性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陳錦輝副主任醫師說,營養攝入不平衡、吸煙酗酒、生活不規律以及缺乏科學運動是主因,加上人口老齡化、社會環境及家族史等因素,身患慢性病的市民越來越多。
他強調,目前我省成人吸煙率為24.69%,雖低于全國吸煙率,但這是導致慢性病的高風險因素,應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海都記者 章微 陳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