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9日訊 全國人大代表、福州市長楊益民,在本屆兩會上成為媒體記者追逐的焦點。日前,楊益民接受海都記者專訪,一一解答新區建設、對臺交流、交通解堵等市民關心的熱點話題。

楊益民表示,將優化路網,疏解老城區交通壓力
新區建設
3到5年,建成東南沿海現代產業基地
楊益民說,今年是“福州新區建設年”,將秉持“產城聯動”的理念,既要避免建新區就是建新城,缺乏產業支撐;也要避免純粹搞工業園區,缺乏公共服務配套。
楊益民著重介紹中央賦予福州新區的“東南沿海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定位。楊益民說,今年,福州新區和央企、外企、閩企都簽訂了一批投資項目,“其中光央企就有3300多億元。”這些項目都是有選擇性的,是符合新區產業發展方向的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
楊益民說,福州新區將在3到5年內,形成3個以上超2000億產值的產業,建成名副其實的東南沿海現代產業基地。
此外,項目的入駐,還應嚴把“生態關”,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要堅決卡住,不能讓它進入新區。
對臺交流
榕嵐一體化發展,打造對臺往來綜合樞紐
“深化兩岸經貿合作,推動兩岸人文融合,打造對臺往來綜合樞紐。”在福州市第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楊益民提出了“十三五”發展主要任務,對臺是其中重點之一。
楊益民說,福州市不僅具備地緣、人緣優勢,也是大陸對臺政策覆蓋最廣、兩岸交流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我們和平潭聯動,一體化發展,建成臺商的重要投資區。”
2014年,福州市率先在全省實現臺資銀行零的突破,隨著“四區疊加”的政策紅利釋放,越來越多臺灣金融機構入駐福州。
榕城解堵
優化路網,打通更多“接二連三”通道
榕城向交通擁堵“宣戰”,得到市民的廣泛關注,也引起在京代表、委員們的熱議。
在楊益民看來,加快福州新區的建設,疏解老城區交通壓力,向新區轉移,正是改善交通最根本的一個辦法。據介紹,福州新區正在構建大容量、快速的對外通道運輸體系,建設以干線公路和軌道交通為主導的城市快速道路系統,推進公共交通系統建設。
老城區同樣大有文章可做。“我們將進一步優化整個路網,包括打通斷頭路、拓寬城區一些小街小巷。”楊益民舉例道,最近幾年,福州打通了多條二環連接三環的通道,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交通擁堵的情況,而這項工作仍在繼續推進,未來福州將打通更多此類通道。
和百姓出行息息相關的公共交通,楊益民也很重視。楊益民說,“要在管理上多下工夫,科學調度,解決好公交車不好等的問題。”
“隨著地鐵的開通、路網的優化、智能化管理的完善,我相信,福州的交通狀況將得到顯著改善。”楊益民說。
去庫存
支持已供地未開發非住宅房地產項目轉型
談及福州房地產去庫存情況,楊益民表示,福州與全國大多數城市一樣,房地產庫存壓力較大,但市本級住宅庫存處于合理去化區間,非住宅庫存去化難度大于住宅。“我們在做一些調整,比如原來拍的是商業商務地塊,還沒有建的,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前提下,我們允許它改變用途。”
記者注意到,根據福州市政府近日出臺的去庫存“榕七條”,支持已供地未開發非住宅房地產項目轉型,著力于化解市本級和七縣(市)非住宅商品房庫存,解決非住宅商品房開發項目所面臨的銷售問題。(海都特派北京記者 李拯 練仁福 施建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