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衛計委公布《福建省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配置規劃(2016-2020年)》,到2020年,我省人類輔助生殖機構總數控制在19家以內,即在現有15家輔助生殖技術機構的基礎上,增加4家機構規劃。
據了解,目前我省共有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機構15家,其中已獲得運行資質的機構12家,新籌建中的機構3家。按機構屬地統計,福州3家、廈門4家、漳州1家、泉州3家、三明1家、莆田1家、龍巖1家、南平1家。寧德市、平潭綜合實驗區尚空缺。
目前我省經審批開展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主要有夫精人工授精、常規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和供精人工授精技術。其中開展全部5項技術的服務機構1家,開展前4項技術的服務機構1家,前3項技術的服務機構8家,僅開展第1項技術的服務機構5家。
此外,我省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發展較快,從2009年的全省共4家輔助生殖技術機構發展到2013年全省共11家機構。各單位治療周期數增長明顯,夫精人工授精總周期數從2009年的1247個周期增長到2013年的3730個周期,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總周期數從2009年的1138個周期增長到2013年的4735個周期,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總周期數從2009年的590個周期增長到2013年的1851個周期。2013年,共開展各類輔助生殖技術約10338個周期。
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20年,我省人類輔助生殖機構總數控制在19家以內,即在現有15家輔助生殖技術機構的基礎上,增加4家機構規劃,具體安排為:福州市級醫療機構1家、寧德市級醫療機構1家;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州片區和平潭片區各1家。
新籌建開展的輔助生殖技術應當配置在三級綜合醫院、三級婦幼保健院或婦產醫院,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廣泛開展青少年保健、具備不孕癥綜合治療手段、應用中醫藥治療不孕不育的醫療機構。
我省輔助生殖技術管理實行總量控制和動態調整,在合理規劃的基礎上,建立“能進能出”的有效監管機制,通過日常監督檢查和定期校驗等形式,及時清理不按照規范運行的輔助生殖技術服務機構,退出相關技術領域,扶持條件成熟、技術力量強和管理水平高的醫療機構新申請開展輔助生殖技術,為不孕不育癥患者提供優質服務。(記者 林雅 通訊員 陳鈺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