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過第三方責任險爭議、高額培訓費交時容易退時難、開發商重復收費、購買汽車遭遇變相加價等?昨日,福建省消委會公布去年消費投訴典型案例,涉及保險、教育、醫療收費、購車等消費領域,福州晚報記者精選以下幾個案例,希望有助大家日常消費時維權。
案例一:
第三者責任險引爭議
【案情簡介】2015年6月30日消費者蔡女士的一輛北京現代(閩A90061)車停在福州六一北路實發大廈停車場突發自燃,導致停在旁邊另一輛同屬蔡女士的長城哈佛H6(閩A00V56)車共同受損,蔡女士認為閩A90061已購買了第三者商業險,因此要求被訴方按第三者商業險負責理賠長城哈佛H6車的損失。
太平洋保險公司認為,投訴方所要求的長城哈佛H6(閩A00V56)車與北京現代(閩A90061)同屬于被保險人蔡鳳所有,根據“第三者商業險保險條款”的約定,長城哈佛H6(閩A00V56)不屬于“第三者商業險”的保險責任。
最終在福建省消委會的調解下,太平洋保險公司同意按照消費者提出的第三者責任險理賠。
【案件評析】“第三者責任險”中的第三者,是相對于投保人還是被保險物?當受到傷害的“第三者”與被保險物屬于同一投保人所有,是否為“第三者責任險”承保范圍?被訴方沒有提出明確的司法解釋。被訴方以兩車同屬一人,被引燃的車輛不屬于“第三者”為由拒絕保險缺乏法律依據。
案例二:
交學費容易退費難
【案情簡介】趙小姐于2015年7月報名福州文都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的網絡考研培訓班,并預付了25000元學費。在學習過程中,趙小姐認為課程并不像宣傳的那樣按照學生個人的情況做個性化安排,提出了退出課程的要求。
可是趙小姐通過微信與該公司的聯系人王光樂多次溝通無果。王光樂提出趙小姐需電郵一份聽課申請至指定郵箱,趙小姐按要求發送郵件后,進而發現所謂的“福州文都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和北京文都教育集團其實沒有任何關系,其網站和辦學資料卻使用了北京文都教育集團的商標,同時趙小姐認為這個“咨詢有限公司”不具備考研培訓資格。趙小姐找到了福建消委會,要求學校退費。
就辦學資格問題,省消委會聯系福州市教育局民教辦。民教辦認為該公司如果組織辦學行為,應視為“超范圍經營”。倉山區教育局提出:在現有法律框架內,辦學和教育咨詢、輔導等行為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在給福建省消委會的回函中,“福州文都”認為,“為該消費者開具收據已寫明可轉讓不退費。該消費者在收到我處收款收據后若無異議,即為默認。”至案例發布之日,消費者仍未拿到退款。
【案件評析】省消委會認為,案例中校方認為“為該消費者開具收據已寫明可轉讓不退費。該消費者在收到我處收款收據后若無異議,即為默認。”但消費者提供的合同中對退費的規定是這樣的:“消費者由于個人自身原因提出終止培訓的,本協議解除,甲方(即福州文都)扣除實際發生的所有費用及違約金。”本案例中,校方所謂收據上的內容,缺乏一份合同應具有的要素和條款,和合同內容不一致的時候,應當以合同上的規定為準。
案例三:
開發商違規重復收費
【案情簡介】2015年6月,有消費者投訴稱,三明騰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利用格式合同侵犯消費者權益。三明騰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寧化東城雅宛(案名:龍騰時代)小區業主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之附件三第15款第(3)項中規定:“樓宇對講和樓梯口門:買受人同意安裝由出賣人統一代辦,安裝工料費暫定人民幣玖佰元(具體以實際結算為準多退少補)由買受人承擔。”但在交房時發放給業主的《交房通知書》及《交房時所需繳納的費用清單》中又規定“三明騰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收費:樓宇彩色可視對講電子門材料費、安裝費:900元∕戶”。業主認為開發商重復收費的行為極不合理,在與開發商交涉無果的情況下,投訴到消委會。
接訴后,經消委會介入調查,截至2015年6月10日,三明騰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已向355戶小區業主收取“樓宇彩色可視對講電子門材料費、安裝費”,金額共計319500元。經過消委會工作人員與工商執法人員的勸誡與調解,開發商已逐步清退重復收取的費用。
【案件評析】本案中,開發商與消費者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通過格式條款已經將樓宇彩色可視對講電子門材料費、安裝費計入開發建設成本之中,但在交付給消費者的《交房通知書》及《交房時所需繳納的費用清單》又將樓宇彩色可視對講電子門材料費、安裝費列入收費清單,開發商重復收費的行為不但免除了自身責任,而且加重了消費者責任,侵犯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有權拒絕支付此類費用。
案例四:
超市扶梯夾傷手指
【案情簡介】2014年12月27日,消費者丁先生帶小孩到連江好家園超市購物,乘坐扶梯上樓時小孩的3根手指被扶梯扶手夾傷。丁先生認為,超市在安全防范方面做得不到位,存在過失,應承擔一定責任。超市則認為,家長監護不到位,只同意給予2000元~3000元的人道主義補償。雙方自行協商不成,2015年1月6日丁先生向連江縣消委會投訴。
接訴后,連江縣消委會介入調查調解。超市認為,小孩被夾傷主要是家長看護不當。消委會工作人員指出,超市在電梯運行過程中未能及時提醒消費者注意,沒有對消費者盡到安全保障的義務,致使丁先生的孩子在乘坐扶梯時發生意外。經調解,超市同意根據消費者提供的就醫發票,一次性補償丁先生5000元,丁先生對調解結果表示非常滿意。
【案件評析】本案中,由于出事的小孩為不滿三周歲的兒童,屬于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消費者帶小孩到超市購物,沒有認真履行監護人的職責,對此事故負有一定的責任。超市作為從事經營活動的法人,對于進入超市的消費者應在合理限度范圍內盡到其安全保障義務,但超市在實際經營中,未在扶梯旁設置警示標志,在扶梯運行過程中也未提醒消費者注意,服務上存在瑕疵,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案例五:
售車未提供合格證
【案情簡介】2015年10月,消費者王女士向廈門市市場監管局舉報投訴處理指揮中心反映:她于2015年9月13日在廈門和齊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購買一輛“馬自達3”轎車,合同約定9月30日提車,因該公司將車輛抵押給銀行,直至10月5日仍未能提供車輛合格證,導致無法上牌和無法購買保險,王女士認為不合理,要求商家提供合格證。
投訴指揮中心經過多次與商家溝通調解,由于廈門和齊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資金出現嚴重困難,多次承諾均無法兌現。指揮中心經過與王女士電話溝通協商同意終止調解,王女士選擇司法途徑維權。
據了解,廈門市市場監管局舉報投訴處理指揮中心2015年共收到關于廈門和齊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拖延提供車輛合格證導致車輛無法掛牌問題的投訴30件,該公司現已宣布倒閉,消費者購買該公司的車輛仍屬銀行抵押物,消費者權益嚴重受損。
【案件評析】依據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本案中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與消費者在訂立合同過程中,若該公司故意隱瞞車輛已被抵押的事實,導致消費者做出錯誤的選擇,該行為涉嫌欺詐。
此外,車輛合格證是機動車生產企業開具的證明車輛合格的法定文件,不具有財產內容,不屬于物權法列舉的權利質權標的種類,亦非法律規定可以出質的其他財產權利。廈門和齊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未隨車交付車輛合格證的行為,違反法律規定,應承擔違約責任。
省消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消費者購車付款后不能按時取得車輛合格證的問題經常發生,且有增加的趨勢。抵押貸款問題已經成為汽車領域的維權熱點問題,此類投訴涉及范圍廣、受眾多,極大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記者 張旭)